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健康养生 > 初春身体哪些部位需要御寒?初春如何抵御寒邪?[图]

初春身体哪些部位需要御寒?初春如何抵御寒邪?[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6 15:45 御寒胃脏宫寒肾脏

初春我们需要做好保暖工作,初春的时候冬天的寒气还没过去,虽说已经进入春天了,但外界还是很冷的,而且气温也很低,所以我们要想抵御寒气,就得在做好保暖工作的同时,抵御寒邪,那么初春身体哪些部位需要御寒?初春如何抵御寒邪?

初春身体哪些部位需要御寒?初春如何抵御寒邪?(1)

1、寒气有哪些危害

1、寒伤阳,体虚怕冷

中医认为:“寒是万病之源”,具有阴冷、凝结、阻滞的特性。寒作为冬季和初春的主气,在气温较低或气温骤降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寒邪而致病。

张晋表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作为人体的“太阳”,是各器官的能量来源,失去了它,就等于缺少了能量的补给与滋润,人就容易生病,甚至早亡。 简单说,人体阳气的盛衰标志着人体生理功能的强弱程度。一旦寒邪伤阳,人体便会火力不足,虚弱无力,就像发动机缺少了机油一样,很难正常运转,出现一派凋 零的“寒象”,气机凝滞郁结。

“寒”分为内寒和外寒,寒邪会使机体处于凝滞状态。内寒是因体弱造成气机无力运动,多伴有虚证表现,如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睡眠差、食欲不佳等;外 寒是由于外界寒气侵犯机体,使体内气机受阻,运行缓慢,比如日常生活中常吃冷饮、常吹空调、冲凉浴、吃各种不合时令的食物等,都是导致体寒的常见原因。

一旦寒邪入体,会有两种发展趋势:对于体质虚弱的人来说,会逐渐发展为寒性体质,通常表现为手脚冰凉、格外怕冷等;对于体质健壮、阳气充足的人来 说,其体内正气会与外寒进行强烈斗争,正气胜则寒不侵体,反之,则会导致身体不适甚至生病,比如常见的关节寒、脾胃寒、女子宫寒等。

2、风助阵,春寒更猛

与冬季的“干燥寒冷”相比,有一种“寒”很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春寒”。

民间俗谚说:“惊蛰刮北风,从头再过冬。”眼下,正值开春,万物复苏,阳光和煦的中午更是有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然而一到傍晚,气温明显降 低,会带来又湿又冷的春寒。老话说得好,“反了春,冻断筋”。张晋表示,之所以要警惕初春之寒,主要是因为风为春季主气,而寒、湿、燥、暑、热等外邪,多 依附于风而入侵人体,故中医有“风为百病之长”之说。也就是说,春寒在风邪助阵下,较之冬寒会来得更猛,很容易导致老年人血压明显升高,诱发心脏病、心肌 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孙其伟提醒,春季防寒与冬季单纯的穿暖略有不同,而是强调一个“捂”字,即不要着急换装。一方面,老年人和孩子在春季不要着急摘掉帽子、手套,脱掉 厚袜子,否则容易降低身体免疫力;另一方面,女士不要太早换上薄衣薄裙和单鞋。如果实在需要“凉爽”,可在中午或天气特别暖和时适当穿薄点儿,阴天及早晚 时分则要尽量保暖。

2、初春要御哪里的寒

1、胃寒。“胃病者十有六七都是胃寒。”张晋建议,为防止寒入肠胃,冬季和初春应尽量不喝冷饮,宜常喝温水。还可适当吃些温补的食物,如鸡肉、羊肉、栗 子、山药等。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加用温补肠胃的药物,如干姜、黄芪、当归等。中脘穴(肚脐直向上4寸处)有调理消化系统、行气活血的功效,每天用电热宝放在 中脘穴暖半小时,可改善脾胃虚寒所致的消化性溃疡、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2、脾寒。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二者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营养的运输,从而滋养全身。孙其伟介绍,脾最怕贪饮寒凉或由于保暖不当导致的脾寒,寒湿困脾则损伤脾阳,表现为腹胀、胃口差、嘴里没味、身体沉重、容易疲劳等,女性还会出现白带增多的症状。

日常生活中,要少食寒凉,适量多吃胡萝卜、芡实、板栗、红薯、香菇等有助健脾的食物。另外,按摩三阴交穴(足内踝尖直向上四横指处),以局部发酸感为度,有助于健脾除湿。

3、宫寒。子宫堪称女性体内最怕冷的器官,很容易成为寒邪的首选攻击目标,引发月经异常、下腹疼痛、痛经等不适。此外,中医认为,女性体质属阴,受寒后 极易出现肾阳不足,使得阴寒内盛、肾阳虚损而致胞宫失于温煦,出现“宫寒”。若生活中再不注意局部保暖,更是雪上加霜,严重者可导致排卵异常、受孕困难, 甚至不孕不育等。

张晋表示,治疗宫寒关键在于暖宫。首先,按涌泉。经常按摩涌泉穴(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可固护阳气、预防宫寒。其次,用刮痧板刮 拭腰骶部、腹部及小腹至发红发热,也是治疗宫寒的好办法,每3天做一次。平时要少吃冷饮等寒凉之物,建议多吃黑芝麻、核桃、枣、花生、红糖、阿胶等益气暖 宫、暖身补血的食物。

      4、关节寒。冬季和初春,尤其是遇到雨雪天气,很多老年人会出现“老寒腿”加重的情况,腰和腿像被冰包裹着一样,酸麻冷痛,活动不便,影响生活。张晋表 示,寒冷易致气血阻滞不通、筋脉拘挛抽搐、关节屈伸不利。因此冬季和冬春之交一定要注意膝关节的保暖,平时如果感觉疼痛,也可蘸醋或酒搓擦疼痛部位,或用 当归、川芎、红花、生甘草、羌活、花椒等药材加适量水(比例为1:10)煮开后将药液倒入盆中,每晚睡前用此药液(40摄氏度左右)泡腿半小时,可起到活 血化瘀、驱寒止痛的作用。
     5、肺寒。肺经鼻窍与外界相通,故最易受伤。外寒袭肺会导致咳嗽、咳痰等,所以养肺重点在于预防感冒、防止寒凉之邪伤肺。冬季外出时穿个马甲,护住前胸后背,春季常用生姜、大枣泡水喝可驱肺寒,兼润肺。
     此外,每天坚持半小时中等强度运动,可促进胸中浊气排出,使周身气血通畅,增强御寒能力。同时,保持良好心态也是养肺的一剂良方。心情愉悦,人体气机通畅,反之,长期压抑沮丧会致气机凝滞,影响肺气宣发。
     6、肾阳虚。肾主藏精,乃人体先天之本。如果肾脏阳气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就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出现腹痛、腹泻,严重者甚至常年四肢冰凉。张晋介绍, 临床中经常有人在凌晨发生腹泻,这种天刚亮就腹泻的症状叫“五更泻”,往往是阴寒内盛、肾阳受损所致。治疗上应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可以服用由肉豆蔻、吴 茱萸、补骨脂、生姜、大枣等中药配制而成的四神丸,若形寒肢冷等肾阳虚症状较明显,还可酌情增加附子、炮姜,以增强温肾之力。
     孙其伟建议这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宜经常按摩命门(位于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肚脐相对的位置)、肾俞(命门穴左右旁开各两横指处)、关元(脐下四横指处)、气海(脐下两横指处)等穴位,可疏通经脉、驱散肾脏的寒气。此外,寒从脚升,肾阳虚的人一定要注意腰腹部和下肢的保暖。
     除了以上各个器官的独特散寒之法,再教给大家一个随手就可以实现的驱寒良方———敲胆经。具体做法是:站立,收紧腿部肌肉,整条腿的外侧中线凹陷处 即为胆经循行之处,用双手敲打至有轻度痛感即可。其次,寒冷的时候可用双手交替按摩上肢外侧,来回摩擦30次,直至皮肤微热为止。另外,双手食指中指微分 开,手指间夹耳根上下来回擦20次,然后双手并合轻擦脸部,也可以让身体快速暖起来。
     

3、初春御寒措施


     1、多饮水。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还有利于消化吸收和废物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2、少饮酒。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淤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饮伤肝!
     3、饮食平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适宜的比例;同时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匀。
     4、心情舒畅。由于肝喜疏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首先要学会制怒,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使肝火熄灭,肝气才能正常生发、顺调。
     5、适量运动。春季开展适合时令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又可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目的。
     6、服饰宽松。宽松衣带,披散头发,形体得以舒展,气血不致淤积。肝气血顺畅,身体必然强健。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