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心理 > 婚恋情感 > 同居过早要注意哪些问题?夫妻相的形成学问是怎样的?[图]

同居过早要注意哪些问题?夫妻相的形成学问是怎样的?[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2 15:50 同居婚姻恋爱

未婚同在现代的社会中其实是很长见的,因为,在很多的人的眼里面,未婚同可以让自己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伴侣,并且,对于两个人的感情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早早的享受二人世界,但是,过早同居并不好,那么,同居过早要注意哪些问题?夫妻相的形成学问是怎样的?

同居过早要注意哪些问题?夫妻相的形成学问是怎样的?(1)

1、同居过早的注意事项

那么恋人同居过早,要警惕哪些悲剧呢?

最终以分手告终

一对恋人之后,无非两个结局,一个是走向婚姻,一个是憾然分手,总不能同居一辈子吧?同居,比拍拖深一层,又比婚姻浅一层,基本上不受法律保护,以前甚至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可是现在年轻一代认为在结婚前不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是很傻的,他们不想重蹈上一代人的覆辙,匆匆结婚却以离婚告终。因此,很多人认为同居只是一种有用的手段,可以避开不幸的婚姻和离婚。可是事实并不尽如人愿,很多男女在同居之后并没有踏入婚姻的殿堂,而是以分手告终。

男性婚后不负责任

婚姻是需要责任的,而同居则不需要负责人,对于男人来说,能选择婚前越早同居的男人,就证明了他还是一个玩心未泯的不成熟的男人,如果他不是抱着玩玩的态度,他必定会在同居以前深思熟虑,不会轻易选择那么早同居的。而婚姻是需要一个成熟男人才能维持得长久的。

婚姻高于恋爱,因为那代表着一种责任,对爱人对家庭的责任,而一个不成熟的男人,关注的重点在自身,自身是否快乐是否幸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婚前越早同居的男人,婚后也不会有多大的改变,依然是我行我素,即使结婚也会不负责任,越早离婚也就不奇怪了。

更容易厌倦婚姻生活

越早同居,结婚后越容易厌倦婚姻。这是为何呢?也许你会说才刚结婚不久怎么就会厌倦了婚姻生活呢?因为同居过得就是一种婚姻生活,有一种说法就是同居和婚姻是一样的,只是婚姻多了一纸证书而已。都说相爱容易相处难,同居不像恋爱。恋爱的时候你给对方展示的都是自己美好的一面,可是同居要面临很多,你所有的缺点都将在对方面前展露无遗,你们要承担家务、家庭开销、个人隐私等等问题。这许多的问题足以让同居分崩离析。

人们对待一件事物都会有一个新鲜期,当新鲜感过去了,人们便会厌倦,别说同居了,婚后也有七年之痒。同居得越早,人们越早过上婚姻生活,那么婚后自然便没有什么新鲜感可言,自然就会离婚越早了。选择同居的男女对婚姻、离婚的传统观念比较少,不觉得婚姻有什么神圣的。这意味着,同居男女结婚以后,一旦婚姻出现病态,就会比较容易决定离婚。

被迫因责任而结婚

结婚应该是在双方相爱的基础上,而对于同居男女来说,则有可能是被逼无奈,出于责任而结婚。男女一旦同居了,便会受到很多亲朋好友的关注。身边的人会怂恿他们结婚:“你们什么时候结婚啊?”在朋友的婚礼上,人们爱问同居者:“什么时候轮到你们俩?”这些社会压力会使一些同居男女的生活更加纠结,于是勉强决定结婚,这多数是出于内疚或恐惧,而不是因为真爱。

离婚可能性更大

同居数年后,有些人出于责任,有些人出于愧疚,最后不得不将就结婚。这样的婚姻更不牢靠,更容易走向离婚。出于这种责任和愧疚跟女方结婚的婚姻显然不会长久,会更早离婚。同居对女孩的伤害很大,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同居中扮演的角色,如果避孕知识也欠缺,意外怀孕将增加同居的伤害。所以在选择同居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2、夫妻相的形成学问

夫妻相的基础来自于人脑中的一组神经细胞,叫做“镜像神经元”。它是我们模仿别人、感知世界的基础。镜像神经元的运作,从婴儿出生便可观察得到。曾有科学家在经过家长同意后做了一组试验:他对着刚出生的婴儿慢慢吐了一下舌头,一两秒钟后,婴儿也学他吐了一下舌头。这个试验反复多次,在人类婴儿和幼猴身上都获得了成功。科学家通过试验进一步论证到模仿行为和镜像神经元兴奋之间的关系。

镜像神经元让我们可以模仿他人,并通过模仿去体验他人。例如,A君打了一个哈欠,为什么我们可以感染到“他很无聊”甚至体会到无聊的程度?这是因为镜像神经元的活动,让我们可以从心灵到身体多个层面“复制”A君:情绪上唤起“无聊”的反应;身体上唤起“无力、累”等反应,所以我们可以感知A君的状态,并做出相似的行为:打一个跟A君同样猛烈、开口同样大、同样无聊的哈欠。于是,我们看上去就像A君了。

这就是夫妻相的生物学基础。理论上,任何夫妻都可以通过镜像神经元直接感染对方的情绪,并在自己的心灵上唤起同样的反应,身体出现同样的动作,脸上呈现出同样的表情。这一切经历岁月,令他们看起来越来越接近。

“我笑得像你,哭得像你,只因我体验到,平时你就是这样快乐,这样伤悲的。所以我看上去像你,而非别人。”

然而,强调是“理论上”,是因为我们体验他人时会受到许多干扰,观念、文化、自身的反应模式、当下的情绪……都会构成障碍。那些差异太大的夫妻,“复制对方”的过程经常会失败,令他们无法感同身受,不明白伴侣为何愤怒、为何难过,更别说呈现相似的表情纹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相似的表情纹,其实也是可以“修”的。只要增进沟通,加强了解,学会体验对方的所思所感,保持内在共鸣……要修得一副令人羡慕的夫妻相,也就不难啦。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