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疾病百科 > 按摩什么穴位能养肺?吃哪些食物能养肺?[图]

按摩什么穴位能养肺?吃哪些食物能养肺?[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2 19:49 养肺饮食穴位

肺部是人体非常种的器官之一,它主要负责排毒,所以肺部是不能有损伤的,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好好的保养我们的肺部。其实想要养肺首先可以从饮食方面做起,因为生活中有很多养肺的食物可以吃。那么按摩什么穴位能养肺?吃哪些食物能养肺?

按摩什么穴位能养肺?吃哪些食物能养肺?(1)

1、按摩什么穴位能养肺

1、少商穴

粗通音律的朋友应该至少古代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而五音中商对应的正好也是秋天,少商则是肺经的最后一个穴位,它位于我们大拇指的指甲角(远离食指的那个侧面)。

少商是治疗咳嗽的要穴,可以帮助我们清热泻火,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指甲点按,因为少商穴所处的位置面积较小,如果觉得不能有效按摩的时候可以找一根棉花棒进行辅助!

2、列缺穴

列缺在古代是指闪电,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一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说的列缺就是指闪电的自然现象。闪电给人一分为二,中间有一道缝隙的印象,而恰好列缺穴的位置就在我们手臂两条肌腱之间,而列缺穴有位肺经的络穴,而从此处开始走入大肠,正好也是一分为二,贯穿两条经络,故此得名。

列缺穴有通上彻下的作用,通过穴位的刺激可以使人更加清醒,让人有冲出雾霾,重见晴朗之感,列缺穴还是戒烟穴,而吸烟对肺部的危害,相比大家都非常的清楚,所以想要戒烟或者调理肺部的朋友不妨按一按哦!

3、天容穴

天容穴可以配合列缺治疗颈项强痛,配合少商穴治疗咽喉肿痛。它位于下颌角和我们转动脖子有一条肌肉(胸锁乳突肌)的中点上。

我们可以用两手的大拇指的指腹轻轻的按压或做环状运动,并配合缓慢的吞咽运动,天容穴有很好的润肺效果,对我们的嗓子具有保护的作用,所以它可以说是“清咽润喉的护嗓穴。

2、吃哪些食物能养肺

1、山药

山药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还富含钾、镁等矿物质元素,具有营养滋补、诱生搅扰素、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还能改善冠状动脉及微轮回血流,可治疗慢性气管炎、冠芥蒂、心绞痛等。天气枯燥,易伤肺津,招致阴虚,出现口干、咽干、唇焦、干咳等病症,此时进补山药最为适合,因山药是安然平静之品,为滋阴养肺之上品。

2、百合

百合有干鲜两种,干的一般是做粥做汤,有淡淡的苦味颜色不是很白的是极品。鲜百合则一般是炒菜或凉拌吃。新鲜百合不易存放,泥比较多难清洗,不过比干的有一种甜味道。

需要注意的是:鲜百合最里边的芯需要去掉,不然会非常苦的。百合润肺止咳,属于药食两用的食材。

3、杏仁

杏仁分为两种,我们平时吃的一般都是甜杏仁。苦杏仁止咳效果更好,不过因为有毒不能多吃,所以平时我们一般都是用甜杏仁的,苦杏仁一般都是药房有售,处理得当也是可以的,中药里的杏仁都是苦的。

4、马蹄

荸荠也叫马蹄,可以生吃的,长得像栗子,不过是脆脆的很好吃。熬汤也很好喝,反正怎么做都不会改变脆的口感。

5、银耳

银耳滋阴润燥,也是养肺头等食材,可以做汤,凉拌,炒制。银耳有和燕窝一样的功效,比燕窝更容易吸收。挑选银耳应注意不要太白,有点微黄是最好的,避免买到硫磺熏制的。

秋季如何养肺润肺呢?阅读完本文的你肯定有了自己的答案,秋季不仅要多吃润肺食物,也可以常常按摩文中提到的穴位,这样养肺事半功倍。

3、养肺该注意什么

1肺怕燥秋天气候逐渐转为干燥,易耗伤津液,故秋季常见口鼻干燥、干咳无痰、皮肤干裂等症。

2肺怕寒位于胸腔,经络与喉、鼻相连。寒邪最易经口鼻犯肺,使肺气不得发散,津液凝结,从而诱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反复之下可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引发慢性鼻炎。

3肺怕热中医讲“肺为娇脏”,它既怕寒又怕热。肺受热后容易出现咳、喘(气管炎、肺炎)等症状。如果肺胃热盛,还可能导致面部起痘、酒渣鼻等。

4肺怕过度悲、忧悲伤和忧愁虽不同,但皆为负面情绪。《黄帝内经》说:“悲则气消”,“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说明过度悲哀或忧愁,最易损伤肺气,或导致肺气运行失常。因此,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保护肺脏是极为重要的。

5肺怕雾霾、有害气体肺为“清虚之脏”,但雾霾、长期吸烟、二手烟,不时伤害着它,导致肺泡内痰饮积滞,阻塞气道,清气不能吸入,浊气不能排出,上下气海不流通,血液不能正常循环。6肺怕大便不通肺和大肠经络相通,大便通畅有利于肺气下行。7肺怕某些药物药物是伤肺的重要因素。以药物性肺炎为例,青霉素会导致低烧、头痛、咳嗽、气急、胸闷、多痰等症状,大多在停药后才能消失;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可能引发药物性哮喘;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可能引起药物性肺水肿。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