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膳食 > 保健药品 > 伏龙肝是什么?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图]

伏龙肝是什么?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4 09:05 中药中医喝茶喝酒

中药有很多种类型的,除了我们比较常见的植物药,也就是中草药之外,还有动物药,矿物药等等,而矿物药里面也有很多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般名称可能还比较特别,比如伏龙肝就是一种矿物药。那么,一般伏龙肝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

伏龙肝是什么?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1)

1、别名异名

釜下土(《肘后方》),灶心土(《本草纲目》),灶中黄土(《金匮要略》)。

2、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含有硅酸、氧化铝及氧化铁等,尚含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镁、氧化钙。

3、药理作用

1、止呕:本品内服后对胃肠的末梢神经有镇静、麻醉作用,能减少对胃肠粘膜的刺激,而达止呕作用。

2、收敛止血:本品外用撤布疮面能使血管收缩,分泌物减少。具收敛止血作用。

4、加工炮制

取原材料,去除焦黑部分及杂质。

性味归经

【性味】辛,微温。入脾、胃、肝三经。

功效主治

1、温中止血:伏龙肝性温,入脾经,可以温脾阳,而散虚寒。脾居中焦,主统血,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五脏六腑之血,全依靠脾的统摄作用,《难经?四十二难》说:“脾裹血,温五脏。”若患病日久,素体虚弱,内伤脾阳,或由暴伐脾阳,使脾阳不足,阳虚而生寒,呈虚寒之证,脾不摄血,血液溢出,而出现吐血、衄血、尿血、大便下血,以及崩漏带下,并兼见畏寒肢冷,面色不华,唇舌淡白,脉细弱等证。《血证论。便血》云:“此症系中宫不守,血无所摄而下也。”而本品湿脾阳,散虚寒,脾阳得温,其统摄之权可复,诸血可止,为温中止血之良药。《名医别录》说:“伏龙肝味辛,微温。主治妇人崩中,吐下血,止咳逆,止血”,医圣仲景以本药为君,制以黄土汤,治“下血,先便后血”,意在用伏龙肝之温脾阳之功,治脾阳不足之虚寒出血之证,使脾有所摄,血有所留。故伏龙肝对于四肢不温,血色黯淡,便血者为先便后血等为特点的中焦脾阳不足的虚寒之证出血,用之皆有效,温补脾阳而止血。

2、和胃止呕:本品辛散温补,入脾、胃经,脾胃居中焦,相互为表里,脾主升,胃主降,升则使水谷精微得以输布,降可使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若因过食生冷,用药过寒,以及久病失养,或肾阳不足,脾失温煦所致,中阳不振,脾胃不足,升降失调,而出现的饮食不节则易呕吐,或劳倦困惫后,作眩晕呕吐;或妊娠之后,冲脉气盛,以及脾胃虚寒,孕后胞门闭塞,脏气内阻等,均可导致胃失和降,浊阴不降,而致呕吐之证。本品温补脾阳,和胃降逆,对于脾胃虚寒,妊娠恶阻之呕吐之症,实为佳品。

3、温脾涩肠:脾主运化,升清气而输布精微,中阳素虚,或寒湿直中,脾阳运化失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津液糟粕并趋大肠而为泻。症见:泻下澄澈清冷,完谷不化,俨如鸭粪,腹痛,喜热喜按,食生冷则腹泻加重等。伏龙肝温中助脾,使脾阳得升,虚寒得散,并能涩肠。对于脾虚久泻,本品实为温脾涩肠以止泻之良药。

4、鉴别应用:伏龙肝与炮姜,均可温中止血,止泻,二者均适应于脾胃虚寒,腹痛泻痢以及阳虚失血之症。但炮姜温中散寒之力强,守而不走,治疗一切脾胃虚寒之证,伏龙肝偏于温中止血,并有和胃降逆止呕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布包),20-30克;或入散剂,或煎汤代水煎药。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阴虚失血及热证呕吐反胃忌服。

【配伍应用】

1、配白术:温中健脾、止血止泻。白术昧甘、性温,功善健脾益气,最适用于气弱脾虚,运化失常之证;伏龙肝温中止血。二者合用,既可温脾阳,又可补脾气,故可用于中焦虚弱,脾虚统摄无权,运化升清失司,所致的便血、久泻等证。

2、配砂仁:和胃止呕。砂仁辛散温通,芳香理气,为醒脾和胃之良药,能温中和胃,理气安胎。伏龙肝温中阳胃。二者配伍,其温中和胃止呕之力俱增,相须为用,可治疗脾胃虚寒,或妊娠恶阻所致胃失和降的呕吐之证,阳胃止呕,用之为佳。

5、冬季进补六大禁忌

(1)萝卜

专家提醒,不管是吃中药还是吃西药,在服药期间都应该尽量避免吃萝卜,否则的话药性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很多人之所以会服用了大量药物后病情没有起色,与饮食不当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在吃中药的时候更不能吃萝卜,当然除了一些服理气化痰的药物外。之所以在此期间不能吃萝卜,是由于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尤其是在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研究已经证实,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因而大不到治疗以及滋补的作用。

(2)辛辣

各种辛辣的食品对于正在服用中药的人群而言同样是靠需要忌口的,否则的话不仅会削弱药性,甚至还会与中药反应从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且我国中医指出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因此在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避免这类食物,或者痈疡疮毒治疗期间也应该尽量避免食用辛辣的食物。

比如像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这些食物如果在吃中药期间食用的话会抵消中药效果,有的还会促发炎症并且引起出血症状。

(3)生冷

吃中药期间对各种生冷食物也因该尽量避免食用,我国中医指出,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食用后非常难以消化。而且生冷类食物在食用后还具有刺激肠胃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马上吃中药的话将会严重刺激胃肠道,从而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因此要特别注意,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时要避免吃生冷类的食物。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就算没有在吃健脾暖胃方面的中药,在平时生活中也不能吃生冷的食物,否则的话将会导致病症更加严重。

(4)油腻

各种油腻的食物在服用中药期间同样要忌口,中医指出油腻食物性多粘腻,并且还有助湿生痰、滑肠滞气的特点。食用后会与药物混合并且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尤其是一些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的患者,在平时生活中更应该少吃这类食物。

(5)浓茶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尤其在服用“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如平时有喝茶习惯,可以少喝一些绿茶,而且最好在服药2~3小时后再喝。

(6)腥膻

一般中药均有芳香气味,特别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赖以发挥治疗作用,这类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最不相容。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往往影响药效。如鱼、虾、海鲜腥气,牛羊膻味。对那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疮疖、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必须忌食腥膻之物,还应少吃鸡、羊、猪头肉、蟹、鹅肉等腥膻辛辣刺激之发物。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异性蛋白,部分病人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过敏,从而加重病情。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