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幼儿 > 奶瓶龋怎么治疗?奶瓶龋齿门牙怎么办?[多图]

奶瓶龋怎么治疗?奶瓶龋齿门牙怎么办?[多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2 10:29 奶瓶龋齿婴幼儿

龋齿就是蛀牙,而奶瓶龋齿就是指刚出生或出生不久,年龄比较小的宝宝,长蛀牙了,因为是需要用奶瓶喂奶,所以称作是奶瓶龋齿,奶瓶龋齿门牙就是宝宝门牙有龋齿了,那奶瓶龋齿需要治疗吗?

奶瓶龋怎么治疗?奶瓶龋齿门牙怎么办?(1)

1、奶瓶龋齿症状

尽管儿童乳牙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只是个过客,但其影响与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并且乳牙本身对龋坏高度敏感。婴幼儿时期的蛀牙常被称为奶瓶龋或婴幼儿龋。

一、奶瓶龋的主要症状:

起初,主要在婴儿上颌乳切牙的唇面龈缘处出现白垩色斑点或脱矿带。随后随着病情发展向旁边蔓延,脱矿带颜色加深,侵蚀邻近的牙齿形成环状龋面,龋面呈棕色。最终发生牙冠折断,只留下残根。随着病变加重,婴幼儿会感到牙齿剧烈疼痛、牙龈肿胀、流脓,引发牙髓炎、牙周脓肿等并发症。

二、奶瓶龋的原因:

婴儿新萌的乳牙牙质薄,表面结构不成熟,矿化程度低,抗龋力差;长期使用奶瓶喂养,使得婴儿吮吸动作不活跃,瓶塞长时间贴合在婴儿上颌乳前牙上,并波及旁边的乳尖牙和乳磨牙;长时间含奶瓶睡觉,睡眠中婴儿唾液分泌减少,吞咽功能减弱,口腔的自洁能力下降,而牙齿长时间接触奶或易产酸发酵的饮品中,糖分发酵产生酸,繁殖出大量细菌破坏婴儿牙齿;家长忽视了婴儿乳牙护理的重要性,没有对婴儿的乳牙进行保护。

三、奶瓶龋的治疗:

一旦发现婴幼儿出现奶瓶龋,需要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一般来说,轻度奶瓶龋患牙会采用敷药法治疗,以涂药方法治疗,而中、重度龋患牙要先去尽腐坏的部分,填充空洞,同时进行敷药治疗。有条件的患儿可以进行修复治疗,恢复牙体的外形,抑制龋齿发展。

四、奶瓶龋的预防:

(1)进行科学喂养。正确地使用奶瓶喂养婴儿,改掉婴儿含着奶瓶入睡的坏习惯。如果婴儿习惯含奶瓶入睡,应用白开水代替其他饮品。控制奶瓶的使用时间。一般来说在10-15分钟内最佳,尤其注意不能让孩子夜晚叼着奶瓶。

(2)合理婴幼儿膳食。不给婴幼儿摄入过多糖分,少给宝宝饮用饮料和果汁饮品,选择适合宝宝体质的奶粉。

(3)重视婴幼儿口腔的清洁。2岁以下的婴儿在哺乳后可以喝白开水稀释口腔奶液残留。在睡前可以用纱布蘸上清水擦洗牙床和舌头。2岁以上的幼儿要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进食完要漱口。使用儿童专用的护牙剂、牙膏、牙刷。

(4)使用牙线。学会使用牙线清洁乳牙的缝隙和邻面,每天一次。只喝白水。不要给婴幼儿饮用除白开水、奶粉以外的含糖饮料。

(5)增强幼儿体质。及时更新婴幼儿饮食的成分结构,增强幼儿体质。定期检查。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定期带幼儿到医院做检查,隔半年复查一次。

一岁半以上不使用奶瓶。对于一岁半以上的幼儿,停止使用奶瓶,改用杯子喝奶、喝水。

奶瓶龋怎么治疗?奶瓶龋齿门牙怎么办?(2)

2、不吃糖怎会得蛀牙

经常能见到家长们满脸疑惑的询问,为什么自己的宝宝没怎么吃糖,还会长蛀牙。这就需要我们了解龋齿的发病原因和儿童乳牙的易患龋原因:

(1)口腔内的致龋菌是正常人群口内的常驻菌,儿童成年人口内都存在,附着在牙面上2天左右开始出现牙齿细微结构的变化,9天左右开始出现早期龋齿的表现。

(2)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会与牙菌斑协同作用,为菌斑提供能量,代谢产酸,造成牙面腐蚀脱矿,尽管不吃糖,甚至尽管只是1岁左右的婴儿,只要长出牙齿,并且从口腔内进食,就都有机会形成蛀牙。

(3)只有长了牙齿的孩子和成年人,才有机会出现蛀牙,牙齿的先天条件,也决定是否易患龋齿。牙齿的形态,组织结构,矿化程度都与龋齿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4)当前三者,也就是牙菌斑,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容易龋坏的牙齿的某些部位这几个条件都同时汇聚在一起,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他们就可以合力破坏牙齿。

奶瓶龋怎么治疗?奶瓶龋齿门牙怎么办?(3)

3、宝宝如何清洁口腔

(1)从小培养清洁口腔的习惯,这样等到乳牙真的萌出,再帮宝宝刷牙就变得容易许多。

(2)帮未萌牙的婴儿清洁口腔,只需要将无菌细纱布裹在家长的食指上,沾温开水,慢慢擦拭。

(3)如果是喝奶入睡后,也可以轻轻分开孩子的嘴唇擦拭牙床。

(4)孩子5-8个月的时候开始出牙,这个时间可以使用手指套牙刷和温开水清洁,一般一岁左右磨牙萌出以后可以开始选用小刷头软毛的牙刷。

(5)婴儿期可以不使用牙膏。刷牙的时候一般让宝宝躺在家长的怀里或者腿上,让孩子舒服放松。刷所有牙齿接触嘴唇和脸颊的位置时,可以让孩子咬住牙,刷磨牙咬合面和上下牙的内侧面时,让孩子张大嘴说“啊”,按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顺序,就可以没有遗漏的清洁全部牙面。如果孩子抗拒刷牙,可以采用膝对膝刷牙法。

奶瓶龋怎么治疗?奶瓶龋齿门牙怎么办?(4)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