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中医理论 > 冬季吃中药注意什么?冬季煎中药要注意什么?[图]

冬季吃中药注意什么?冬季煎中药要注意什么?[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4 11:41 冬季煎中药中药

冬天是慢些疾病高发的时期,很多人都喜欢看中医来治疗疾病,而冬天是非常适合喝中药调理身体的时期,有些人喜欢自己煎中药,那么,冬季吃中药注意什么?冬季煎中药要注意什么?下面就跟着大众健康网小编来看看文章的解答,来学习下。

冬季吃中药注意什么?冬季煎中药要注意什么?(1)

1、冬季煎中药要注意

冬季天气寒冷,气温变化频繁,很容易导致体虚患者或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复发,很多人选择用中药治疗和调理身体。不同于西药或中成药,中草药必须经过煎煮后才能服用。

不管是医院提供的代煎服务,还是选择自己动手煎药,影响煎药效果的很多因素需要注意。北京中医医院主管药师许照介绍,煎煮次数、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加水量多少及器具使用,成为影响煎药效果的主要原因。

中草药浸泡半小时最合适

煎过中草药的人都知道,煎药前要先用凉水泡药。对于泡药的时间,北京中医医院主管药师许照说,由于室内温度的差异,不同季节泡药的时间也有差异。通常情况下,冬季气温低,泡药时间最好控制在1小时左右,含有花草类药物浸泡时间可以短一些,质地坚实的药物浸泡时间可以长一些,夏季可稍短些,维持在半小时以上。

如果中药饮片没有经过浸泡就上火煎药,干燥的药物没有经过渗透,会导致草药中淀粉类、粘液脂类、油脂类、树脂类、糖类成分很快变热,表面产生糊化,影响溶剂进入药材内部,置换出有效成分。

“浸泡时间过长也不好,药物长时间泡在水里,会大量滋生微生物,而解表类的药物,由于煎煮时间短,就达不到完全灭活的目的,从而产生一些负面效果。”

许照强调,由于自来水经过净化处理,必然含有一定的余氯,同药物中的许多有机物可发生化学作用。但煮沸过的凉开水余氯已挥发,所以煎药以纯净水或凉开水为好。加水量超过药物2-3公分即可。

砂锅是最好的煎药器具

砂锅传热均匀缓慢,是煎药的最佳器具。不宜用铝锅和铜锅,最忌用铁锅、铝锅煎药,铁锅中的重金属会和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发生置换反应,尤其富含有机酸等成分的药物,用铁锅煎,会产生化学反应。用药后,一些患者甚至会因此出现腹痛、恶心等症状。”

许照解释,如果家里没有砂锅,可以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玻璃器皿。煎药时先用武火,就是我们俗称的“大火”,等水烧开后再改用文火(小火)继续煎煮,如果药物中含淀粉类的如山药;粘液质类、糖类成分的如生地、熟地,首乌、黄精等,为防止煎糊,煎煮时要适当搅动。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

掌握好煎药时间

治疗不同疾病的药物,煎药时间也要区别对待。如果是解表类药物,多数为治疗外感病的发汗解表药,多系花、叶、全草等,其性轻扬发散,味芳香,含挥发油成分较多,煎药时间要短些,一般头煎时间为15-20分钟,二煎时间为10-15分钟。

如果是滋补类的药物,大多为调补人体气血阴阳的滋补药,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故煎药时间最长。头煎时间为40-60分钟,二煎时间为30-40分钟。

一般药物头煎时间为20-30分钟,二煎时间为20-25分钟。

另外,忌用热水煎煮。许照提醒,如果直接用热水煎煮,中药所含的淀粉、蛋白质等成分会突然受热而糊化或凝固,妨碍淀粉、蛋白质本身浸出,也阻碍中药材所含有效成分的浸出。

合理服用中草药

头煎药的有效成分浓度均较二煎药高。特别是含有易挥发成分和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的药物,二煎中其成分较少,为使药效均衡,一煎和二煎后的药汁要合并后分次服用。用药剂量应遵医嘱,根据病情大致分为分服、顿服和连服。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一次150-200ml,每日2次。儿童一次75-150ml,每日2次。”

许照强调,治疗寒症的药要趁热服下,称为热服﹔治疗热症的药放凉后服用,称为冷服;一般汤剂则采用温服。滋补类药宜饭后服,安神类药宜临睡前服,解表类药宜趁热服并覆盖衣被,啜热粥,以遍身微汗好。

处理好先煎药和后煎药

一些中草药中会有单独包装的先煎药和后下药。先煎药的目的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药效。许照介绍,常见的先煎药有乌头、附子、草乌等有毒药物;矿物类、动物骨类如生石膏、穿山甲、珍珠母等质地坚实药物。这类药在煎群药前要先煎10-30分钟。

后下药的目的是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或使热敏性成分免于分解破坏。薄荷、砂仁、豆蔻、大黄、钩藤等都属于后下药,一般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入药即可。

除了先煎药和后下药,还有一种烊化药,应于其它药物煎得滤出药液后,趁热加入药液中溶化。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

贵重药材也要经过特别处理,如人参、羚羊角、西洋参、藏红花等,要另外煎1-2个小时。

警惕假沸现象

煮沸是煎中草药的基本要求,而温度达到100度才是煮沸标准。但一些药物含皂?等化学成分,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产生泡沫,让人误以为水已经烧开了,其实是“假沸”。许照说,未煮沸的药液,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没有完全浸出,在临床上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还可引起其他问题,因此如药材中有柴胡、款冬花、远志、沙参、牛膝、甘草、桔梗等药物,在煎药时要格外注意,要等到水开后再关小火。

服药期间要注意饮食

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某些食物本身又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蜂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就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

因此,在冶疗寒症服药期间,就不要吃生冷的食物,治疗热症服药期间,就不要再吃牛羊肉、辣椒等热性食物。

对于汤药的保存时间,许照提醒,由于自煎药储存达不到真空包装的标准,建议冷藏保存,存放于4-10度的阴凉处,当天煎的药一天之内服用。

同一种药材,质量好坏与浸出量也有很大关联。其次药材饮片大小、薄厚、粒度与煎出量有关,建议患者在正规医院、药店抓取中草药。(记者田晶)

2、抗衰老的常见中药

1、何首乌

宋代《开宝本草》称之“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现代研究发现,何首乌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对神经衰弱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并可调节血清胆固醇,降低血糖,提高肝细胞转化和代谢胆固醇的能力。何首乌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2、黄芪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3、人参

《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现代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节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吉林中医研究所霍玉书等用人参果皂甙对50岁以上年龄的人进行抗衰老研究,证实人参果皂甙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4、三七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着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