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女性 > 孕期哪些行为会伤害子宫?孕期哪些方法避免早产?[图]

孕期哪些行为会伤害子宫?孕期哪些方法避免早产?[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6 13:21 孕妇孕期怀孕

孕妇孕期要注意很多事情,因为妈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腹中的胎儿,孕妈们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子宫,因为子宫是宝宝胎儿成长的地方,保护好自己的子宫很重要,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讲一下有关孕期怎样保养子宫的问题,那么孕期哪些行为会伤害子宫?孕期哪些方法避免早产?

孕期哪些行为会伤害子宫?孕期哪些方法避免早产?(1)

1、孕期哪些行为伤子宫

一、盲目选择剖宫产

剖宫产,也就是我们口中的“剖腹产”,外人看到的是剖开肚子,其实剖开的还是子宫。对孕妈们来说,顺产的阵痛与剖宫产的各种疼痛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不少孕妈还有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剖宫产有利于保持女性私处紧缩,对以后的夫妻生活有益。这个观点其实是错误的,整个妊娠期,身体已经为分娩做好了各种准备,顺产对女性私处、骨盆等影响并不大。

二、流产或多次妊娠

如今,不少年轻女性在思想尚未成熟的条件下偷食禁果,对于意外的胎儿多半选择人流的方式处理。其实,健康的女性一生中的流产不应该超过3次,一年内如果超过2次也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女性每流产一次,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子宫刮一次必,从而患上子宫疾病、不孕不育的可能性也上升。

人流其实是一种“盲操作”的手术,由于医生看不见宫腔内壁,几乎都是凭感觉和经验处理,手术器械进入子宫内后基本就是乱捣一通,极有可能造成穿孔、大出血或者宫腔粘连。在日后的受孕过程中,精子与卵子相遇也无法着床和发育,即使成功着床,也会成为不稳定胚胎,极易流产。同时,子宫内膜因多次流产受损后,还可能导致暂时性闭经或永久性闭经,没有月经,也就丧失了怀孕的机会。

另外,对于多次妊娠的女性来说,容易导致子宫脱垂,因为每一次怀孕,子宫和宫颈都会增大,分娩时可能造成宫颈、宫颈主韧带、子宫骶韧带损伤。

三、忽视产前检查

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就像孕妈们出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没有地图的指引,是很难找出行车线路的。孕期检查报告也相当于生产的一个前线消息。

在整个妊娠期里,医生会为孕妈们安排详细而系统的产前检查,这些检查也是根据孕妈自身的情况而安排的,可以纠正孕妇或胎儿身体的某些缺陷,必要时可以及早终止妊娠;检查有利于加强孕妇及胎儿的健康保护,此外通过全面系统的观察,可决定分娩时的处理方针,保证分娩安全。

如果孕妈在怀孕期间忽视产前检查,就不能及时发现孕妇和胎儿的异常。比如没有孕前检查,无法发现腹中的宝宝胎位是否正确,是否存在脐带绕颈,是否属于巨大儿等等,在这一情况下,如果孕妈们坚持顺产,极有可能导致难产甚至子宫破裂等严重后果,导致子宫受伤严重。

四、性生活紊乱

性生活对于已怀孕的孕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子宫的强烈收缩。因此,在怀孕3个月以内,准爸妈们是要求禁止性生活的。因为这一时期,刚刚发育的胚胎附着于子宫尚不十分牢固,是流产的好发时期。特别是对有流产史、怀孕时曾出现少量女性私处流血的先兆流产的女性更是禁忌。到了孕晚期,即怀孕32周以后,子宫已经下降,子宫口逐渐张开。这时候的同房,羊水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另外,部分女性在性生活中忽视了自身的清洁工作,就有可能将病菌带入女性私处,而女性如果有多个伴侣,更有可能使肌体接受多种“抗原”的刺激,肌体免疫系统紊乱,无法抵抗病菌的侵入。凡此种种,都可能会发女性私处炎,慢性宫颈炎等,而慢性宫颈炎则是宫颈糜烂、宫颈癌的罪魁祸首。魁祸首。

2、孕期怎样避免早产呢

1、增强孕期营养。如果孕妇营养不良,则会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制,低体重,从而导致早产的发生。因此孕妇一定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有益于胎儿健康成长是食物, 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2、保持轻松的心情。 孕妇早产和孕妇的心理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孕妇要积极通过自我调节与心理辅导、咨询来舒缓紧张的情绪,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来临产。

3、节制性生活。在孕早期及孕晚期3个月,怀孕双胞胎的孕妇都应该适当的节制性生活,因为性生活难免会导致流产或早产。

4、不抽烟喝酒。研究表明,在妊娠期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不但容易导致胎儿智力低下、畸形等,还容易增加早产的概率。建议有抽烟喝酒的女性,最好在戒除6个月后在怀孕。

4、安心休养。在孕晚期,孕妇一定要安心休养,不宜过度劳累,尽量多卧床休息,这对减轻压迫症状,增加子宫血流量,预防早产都很有好处。

3、容易早产的水果有

孕妇如果宫缩出现的比较早,比较明显,那么很可能是早产的预兆,需要控制宫缩,那么要避免吃山楂,桂圆,西瓜、柚子、橙子,荔枝,木瓜,芦荟等都要少吃,避免刺激子宫收缩引起,避免上火或者是寒凉导致流产。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