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母婴 > 羊水破了会有安哪危险吗?孕期要怎样预防痔疮?[图]

羊水破了会有安哪危险吗?孕期要怎样预防痔疮?[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6 16:25 羊水痔疮生产

在怀孕以后,经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面发育完全了,从这以后,时间就差不多了,差不多是出来和爸爸妈妈们见面的时候了,羊水破了是产前的一个征兆,有些准妈妈对此还是有些顾虑的,那么,羊水破了会有安哪危险吗?孕期要怎样预防痔疮?

羊水破了会有安哪危险吗?孕期要怎样预防痔疮?(1)

1、羊水破了有哪些危险

怀孕期间,子宫里的羊膜囊充满羊水,为宝宝提供保护和缓冲。如果羊膜破裂,羊水会通过子宫颈和女性私处流出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羊水破了,即“破水”。

对于大多数孕妇来说,破水通常发生在接近第一产程结束时。有一些准妈妈会在怀孕末期分娩开始前破水,而对另一小部分孕妇来说,羊水会在怀孕37周之前破裂。

准妈妈一旦发现羊水破了,就着急忙慌、不知所措,一副天塌下来的样子,好像胎儿马上就要出来了。

其实,胎儿的出生,要根据孕妇的情况而定。主要取决于宫缩、产道、宫颈、胎儿、产妇等情况。初产妇如果宫缩规律,大约需要8-12小时时间。

因此,准妈妈如果羊水破了,至少还要几个小时才能分娩,不必过分惊慌,孕妇临产前出现羊水破流水、宫缩等情况是很正常的事情。

破水保持镇静尽快赶往医院

无论是在怀孕几周时出现破水的现象,都应该尽快去医院,即使没有出现宫缩。一般情况下,医院会建议准妈妈住院观察。因为一旦羊水破了,保护宝宝不受感染的屏障就会被削弱了,感染有时候会从女性私处上传到子宫。

如果准妈妈怀孕不到34周,医生可能会使用宫缩抑制剂和抗生素,进行保胎治疗。如果怀孕超过34周,羊水破了超过12小时后还没有临产,医生可能会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的发生,同时等待准妈妈自然临产。

如果准妈妈怀孕至少36周时羊水破了,通常可以选择引产或继续等等看分娩会不会开始。大部分怀孕37周以上的女性会在羊水破了后的12-24小时内自然分娩。羊水破裂会造成胎儿感染的风险,如果怀孕超过36周,破水超过12-24小时后还没有临产,医生就会建议采取积极的助产措施。

怎么判断是羊水破了还是尿液流出?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尿液可以通过思维意识来控制,而羊水是不受控制的。

羊水破了时流出的液体数量会因人而异,可能是很少的几滴,也可能是很大的量。羊水接近透明,略显浅黄色,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带有血丝。如果大量的羊水一下涌出来,可能会把准妈妈吓一跳。到了怀孕末期,子宫里可能会有大约800毫升的羊水。

此外,在孕晚期,很多准妈妈会出现轻微的尿失禁现象。如果担心分不清是羊水早破还是尿液流出,可以事先备好检测羊水的试纸。试纸颜色不同,遇到羊水后所变换的颜色也不同,详细的需要参考试纸说明。

羊水早破注意事项:

破水后,子宫便会缩小,进而对分娩过程以及胎盘的血液循环流通造成一定的影响,很可能会出现产程拖久、胎儿缺氧或受到感染等状况。因此,值得注意的的是,只要羊水破了就需立刻就诊,平躺姿势为宜,并且要时刻保持冷静。必要的话,可在下体垫上干净的卫生巾或毛巾。

1.避免站立。破水后准妈妈保持站立姿势容易使羊水外流,从而导致胎儿窘迫,出现胎儿呼吸困难等状况,危及性命。准妈妈尽量平躺在床上休息,避免再起来活动。家人可用垫子垫高准妈妈的臀部,否则较易造成羊水外流太多。

2.保持冷静、镇定。一般情况下,破水距离分娩还有一段时间,不必过于慌张,要保持冷静,尽量心平气和,太过焦虑的话易做出不当的措施。

3.保证外阴的洁净。倘若外流的羊水分量不多,可在女性私处放置一个干净的卫生巾。要是外流的羊水分量过多的话,可用一条洁净的并且消过毒的毛巾垫在女性私处,以减小外阴感染的几率。需要提醒孕妇的是,在此期间切勿洗澡。

4.及时送往医院。只要发现有破水的情况,即便孕妇尚未达到预产期,子宫也未收缩,也需得立刻到医院进行检查。即便是在前往医院的途中,也尽量让其平躺着。

小编说说:一旦羊水破裂,孕妇和家人不要过于惊慌。打电话给医院安排救护车,家离医院近的话,家人可以自己开车将孕妇送去医院。在去医院的途中,孕妇要注意,应该一直躺着,并且要把臀部垫高。

2、孕期要怎样预防痔疮

1、侧卧休息

避免过长时间的站立,卧床休息时要多取侧卧位,避免子宫压迫大血管,可适当抬高下肢,促使血液回流。

2、便后坐浴

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用湿润的厕纸代替手纸进行擦拭,并用热水坐浴。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保持肛门部的清洁和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3、收缩肛门

每天有意识地做3~5次肛门收缩,可增强括约肌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饮食合理

饮食应粗细搭配,注意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如全麦面包、水果、蔬菜等。少饮浓茶、咖啡、酒类及少进辛辣食物,以减少对肛管的刺激。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