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幼儿 > 宝宝出牙都会有哪些情况?妈妈身体和宝宝的肠胃有什么联系?[图]

宝宝出牙都会有哪些情况?妈妈身体和宝宝的肠胃有什么联系?[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6 18:21 出牙肠胃婴幼儿

宝宝出生了以后,身体的生长发育其实也是很快的,在妈妈照顾宝宝的时候,常常会被宝宝的变化感到非常的惊喜,就比如说宝宝开始说以一个名词,宝宝开始长出了第一个乳牙等等,当宝宝长出了乳牙以后,后面的护理其实也是有很多需要护理注意的,你知道吗?

宝宝出牙都会有哪些情况?妈妈身体和宝宝的肠胃有什么联系?(1)

1、宝宝出牙有哪些情况

1.出牙晚

宝宝的乳牙萌出时间一般在4-10个月,不过具体长牙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当宝宝8-9个月还没有出牙,妈妈先不要过于着急。可以适当给孩子添加辅食,比如可以在两顿饭之间让孩子吃点磨牙饼干或者啃啃苹果。这样可以刺激牙床,促使牙齿长出来。如果超过10个月仍然没有任何出牙迹象时,建议带宝宝去检查一下微量元素。

2.出牙顺序紊乱

通常情况下,宝宝长牙顺序是先出下面两个门牙,再接着出上面两个门牙,一般对称出牙。但由于个体差异,每个孩子出牙的顺序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是先长出其它牙齿。这些情况是不会影响孩子健康发育的。不过平时要注意保持宝宝的口腔卫生,及时补充钙质。

3.上门牙有间隙

很多宝宝的两个上门牙在萌出后都有间隙,到尖牙(虎牙)替换后,这个间隙就消失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需要排除多生牙和上颌唇系带附着过低的情况。

多生牙是指两个门牙之间的牙槽骨内,可能有肉眼看不到的多余牙齿,必须通过拍片才能看到。上颌唇系带是指嘴唇和牙龈之间的一条系带,正常情况下会随着牙齿的萌出而退缩,如果没有退缩,就会致使两个正中门牙靠不拢。不及时纠正,还会影响到其他牙齿的正常萌出,造成牙列不齐。

4.发烧

有些宝宝在牙齿刚萌出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只要体温不超过38.5℃,且精神活跃、食欲旺盛,宝宝哭闹不厉害,就无需特殊处理,多给宝宝喝水就行;如果体温超过38.5℃,并伴有烦躁不安、哭闹异常、拒绝进食、腹泻等现象,则可能发生了感染,应及时就医。

5.腹泻

有些宝宝出牙时会伴有腹泻,当宝宝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时,应暂时停止辅食,以粥或煮烂的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喂养宝宝,并注意餐具的消毒;若大便次数每天多于10次,且大便水分较多,应及时就医。

6.流口水

流口水是大多数宝宝都会有的现象,多为出牙期的暂时性表现,家长应为宝宝戴口水巾,随时用手帕轻轻拭干口水。经常用温水清洗宝宝下巴和颈部,然后涂上油脂保护皮肤。宝宝的上衣、枕头、被褥常常被口水污染,要勤洗勤晒,以免滋生细菌。

7.牙龈肿痛

有的宝宝出现牙龈红肿、疼痛,尤其是第一颗牙和臼齿长出的时候。如果齿龈流脓,或出现周边发热,则说明齿龈受到感染,要及时就医。

宝宝长出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是很重要的。在长牙期间,妈妈可以准备一些磨牙饼干、干馒头片之类的食物,促进宝宝牙齿萌出。另外,在萌牙时期,要注意婴儿的营养,长牙需要与骨骼发育有关的钙、磷质,这时期要注意饮食中钙的不断补充。

2、妈妈身体和宝宝肠胃

?1、产前宝宝的肠道极其免疫系统

大家可能都认为宝宝在出生时会有一个无菌的胃肠道,只有在出生时接触妈妈的尿道和皮肤的时候才会有细菌进入身体。

其实不然,科学家研究发现宝宝在妈妈的体内的时候就有了肠道菌群,而这些菌群是宝宝从妈妈的消化系统中获得的,妈妈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都会对此有影响,如果妈妈们希望宝宝的肠道发育健康消化系统良好的话,就要十分注重自己的饮食。

妈妈们需要吃新鲜营养的食物,少吃多次加工的食物(对免疫系统构成威胁),选择低糖低热量的食物,多吃有机食物(让宝宝最大程度的远离有害物质)。如果你是个烟民,就戒烟吧!

2、妈妈顺产的重要性

你生产的方式对宝宝免疫系统的发展也起着关键的作用,剖腹产出生的宝宝和自然生产的宝宝的肠道里会有不一样的细菌种类。

比如,一项研究表明,在剖宫产宝宝的身体里会有高量的梭菌----极易导致腹泻和肠道问题。而在同样的研究中,自然生产的宝宝的身体里就有低量的梭菌,但是双歧杆菌的含量却更高。而双歧杆菌对肠道的活动和健康至关重要,这是一种“友好的细菌”。所以,不管怎样,自然生产都是最好的,所以你在怀孕中应该多多运动,吃好睡好,最好不要用药物缓解怀孕时的疼痛,这样就能大大减低在生产中因难产而进行剖腹产的可能。

3、产后立刻和宝宝接触的重要性

研究称,宝宝在出生时立刻和妈妈的皮肤接触更有可能获得妈妈身体的有益细菌。而一出生立刻就被医生带走的宝宝更有可能从其他地方染上“有害细菌”。而当第一种宝宝得到了和妈妈一样的细菌以后,他们对以后家里的环境就能有很好的抵抗力,成长的更加自如。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