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疾病百科 > 噎膈的临床表现都有哪些?噎膈的病因都有哪些?[图]

噎膈的临床表现都有哪些?噎膈的病因都有哪些?[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7 18:47 噎膈打嗝吃饭老年人

噎膈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症,生活中许多人都存在有噎膈的症状,其中大多数患者都是中老年人,而这种病症对于人们进食等行为都是存在有一些不利影响的,所以许多人对于噎膈的症状和治疗很好奇,那么噎膈的临床表现都有哪些?噎膈的病因都有哪些?

噎膈的临床表现都有哪些?噎膈的病因都有哪些?(1)

1、噎膈的临床表现

疾病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进程,表现也较为复杂。本病开始多为噎,久则渐发展成膈而噎膈并见。进食困难的表现一般是初起为咽下饮食时胸膈部梗塞不顺,有一种食物下行缓慢并停留在食管某一部位不动之感。饮食之后则会消失,这种感觉常在情志不舒时发生。此阶段食物尚可下咽,只是进食固体食物时发生困难,随着梗塞症状的日渐加重,进食流质类饮食亦发生困难,以致不能进食,或食后随即吐出。吐出物为食物、涎沫,量不大,甚者吐出物为赤豆汁样,说明有出血。本病常伴有疼痛,其出现有早有晚,开始为进食时胸膈疼痛,粗糙食物更明显,严重者可持续疼痛。随着饮食渐废,病邪日深,正气凋残,病人表现为消瘦、乏力、面容憔悴、精神萎靡,终致大肉尽脱、形销骨立而危殆难医。噎膈病中也有的始终以吞咽食物梗塞不顺为主要表现,并无膈的病象。可以说膈是噎较严重的表现,但不一定每次都在临床出现。

2、噎膈的病因病机

(1)七情失调

七情内伤是导致噎膈的原因之一,而脾是直接受到影响的位置。导致噎膈的七情因素中,以忧思恼怒多见。忧思伤脾则气结,脾伤则水湿失运,滋生痰浊,痰气相搏。恼怒伤肝则气郁,气结气郁则津行不畅,瘀血内停,已结之气,与后生之痰、瘀交阻于食管、贲门,使食管不畅,久则使食管、贲门狭窄,而成噎膈。如《医宗必读·反胃噎塞》说:“大抵气血亏损,复因悲思忧恚,则脾胃受伤,血液渐耗,郁气生痰,痰则塞而不通,气则上而不下,妨碍道路,饮食难进,噎塞所由成也。”《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谓:“噎膈之症,必有瘀血、顽痰、逆气,阻隔胃气。”

(2)饮食所伤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可能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嗜酒无度,过食肥甘,恣食辛辣,助湿生热,酿成痰浊,阻于食管、贲门,或津伤血燥,失于濡润,使食管于涩,均可引起进食噎塞,而成噎膈。如《医碥·反胃噎膈》说:“酒客多噎膈,饮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液,咽管干涩,食不得入也。”又如《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谓:“酒湿厚味,酿痰阻气,遂令胃失下行为顺之旨,脘窄不能纳物。”此外,饮食过热,食物粗糙发霉,既可损伤食管脉络,又可损伤胃气,气滞血瘀阻于食管、贲门,也可成噎膈。

(3)年老肾虚

中老年人为噎膈的高发人群,这和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不无关系。年老肾虚,精血渐枯,食管失养,干涩枯槁,发为此病。如《医贯·噎膈》曰:“惟男子年高者有之,少无噎膈。”又如《金匮翼,膈噎反胃统论》曰:“噎膈之病,大都年逾五十者,是津液枯槁者居多。”若阴损及阳,命门火衰,脾胃失于温煦,脾胃阳虚,运化无力,痰瘀互结,阻于食管,也可形成噎膈。

以上就是可能导致噎膈最主要的原因,而疾病的发生往往较为复杂。噎膈的病因以内伤饮食、情志,年老肾虚,脏腑失调为主,且三者之间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共同致病,形成本虚标实的病理变化。初起以邪实为主,随着病情发展,气结、痰阻、血瘀愈显,食管、贲门狭窄更甚,邪实有加。又因胃津亏耗,进而损及肾阴,以致精血虚衰,虚者愈虚。两种因素相合,而成噎膈重证。部分病人病情继续发展,由阴损以致阳衰,则肾之精气并耗,脾之化源告竭,终成不救。噎膈的病位在食管,属胃气所主,与肝脾肾也有密切关系。基本病机是脾胃肝肾功能失调,导致津枯血燥,气郁、痰阻、血瘀互结,而致食管干涩,食管、贲门狭窄。

3、 噎膈的辨证论治

噎膈辩证首先要明确虚实,这样才能够避免耽误重症的治疗。辨标本虚实因忧思恼怒,饮食所伤,寒温失宜,引起气滞、痰结、血瘀阻于食管,食管狭窄所致者为实。因热饮伤津,房劳伤肾,年老肾虚,引起津枯血燥,气虚阳微,食管干涩所致者为虚。症见胸膈胀痛、刺痛,痛处不移,胸膈满闷,泛吐痰涎者多实。症见形体消瘦,皮肤干枯,舌红少津,或面色苍白,形寒气短,面浮足肿者多虚。新病多实,或实多虚少。久病多虚,或虚实并重。邪实为标,正虚为本。

(1)痰气交阻

症状:进食梗阻,脘膈痞满,甚则疼痛,情志舒畅则减轻,精神抑郁则加重,嗳气呃逆,呕吐痰涎,口干咽燥,大便艰涩,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

治疗时要开郁化痰、润燥降气,以启膈散为主要治疗方药。方中丹参、郁金、砂仁理气化痰解郁,沙参、贝母、茯苓润燥化痰,杵头糠和胃降逆。可加瓜蒌、半夏、天南星以助化痰之力,加麦冬、玄参、天花粉以增润燥之效。若郁久化热,心烦口苦者,可加栀子、黄连、山豆根以清热。若津伤便秘,可加增液汤和白蜜,以助生津润燥之力。若胃失和降,泛吐痰涎者,加半夏、陈皮、旋覆花以和胃降逆。

(2)津亏热结

症状:进食时梗涩而痛,水饮可下,食物难进,食后复出,胸背灼痛,形体消瘦,肌肤枯燥,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渴欲饮冷,大便干结,舌红而干,或有裂纹,脉弦细数。

治疗时要选择养阴生津、泻热散结的方法,因此滋养津液的沙参麦冬汤是最好的选择。方中沙参、麦冬、玉竹滋养津液。桑叶、天花粉养阴泄热。扁豆、甘草安中和胃。可加玄参、生地、石斛以助养阴之力。加栀子、黄连、黄芩以清肺胃之热。若肠燥失润,大便干结,可加火麻仁、瓜蒌仁、何首乌润肠通便;若腹中胀满,大便不通,胃肠热盛,可用大黄甘草汤泻热存阴,但应中病即止,以免重伤津液。若食管干涩,口燥咽干,可饮五汁安中饮以生津养胃。

(3)瘀血内结

症状:进食梗阻,胸膈疼痛,食不得下,甚则滴水难进,食人即吐。面色暗黑,肌肤枯燥,形体消瘦,大便坚如羊屎,或吐下物如赤豆汁,或便血,舌质紫暗,或舌红少津,脉细涩。

治疗时要坚持破结行瘀、滋阴养血的原则,方药则选择通幽汤。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破结行血用以为君药;当归、生地、熟地滋阴养血润燥。槟榔下行而破气滞,升麻升清而降浊阴,一升一降,其气乃通,噎膈得开。可加乳香、没药、丹参、赤芍、三七、三棱、莪术破结行瘀,加海藻、昆布、瓜蒌、贝母、玄参化痰软坚,加沙参、麦冬、白芍滋阴养血。若气滞血瘀,胸膈胀痛者,可用血府逐瘀汤。若服药即吐,难于下咽,可先服玉枢丹,可用烟斗盛该药,点燃吸人,以开膈降逆,其后再服汤剂。

(4)气虚阳微

症状:进食梗阻不断加重,饮食不下,面色苍白,精神衰惫,形寒气短,面浮足肿,泛吐清涎,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这时要以温补脾肾、益气回阳为主要治疗方法,考虑到脾肾亏虚,温脾用补气运脾汤,温肾用右归丸。前方以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气。砂仁、陈皮、半夏和胃降逆。可加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呕。加附子、干姜温补脾阳。若气阴两虚加石斛、麦冬、沙参以滋阴生津。后方用附子、肉桂、鹿角胶、杜仲、菟丝子补肾助阳。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子、当归补肾滋阴。若中气下陷,少气懒言,可用补中益气汤。若脾虚血亏,心悸气短,可用十全大补汤加减。

中老年朋友是噎膈的多发人群,除了注意病情的发展之外,也要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身体遭遇伤害对健康才是最好的保护。

4、老年人冬季如何保健

(1)常喝白开水

气候变得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每日饮水量应不少于2000~3000毫升。

(2)适当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可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适当动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健体。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应选择日照充足的时候运动,避免受寒,防止诱发疾病急性发作。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3)留意防寒保暖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发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而为了保暖,开窗换气的时间又比较少,空气流通不够,如此就为各种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同时,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冬季的空气都不够湿润,鼻腔干燥也会给细菌留下更多可乘之机。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此外,一入冬就觉得没精神烦躁不安,还会感到压力大。这是冬季抑郁的症状,俗称“冬季心理流感”。老人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