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疾病百科 > 什么遗传病传男不传女?哪些遗传病传男不传女?[图]

什么遗传病传男不传女?哪些遗传病传男不传女?[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7 21:09 遗传色盲血友病

遗传病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有些遗传病基本上是会遗传给后代的,有些遗传病遗传的几率会很小,也有些遗传病只是传给男不传给女的,因为男孩和女孩遗传的染色体有所差异,那么什么遗传病传男不传女?哪些遗传病传男不传女?下面为大家介绍。

什么遗传病传男不传女?哪些遗传病传男不传女?(1)

1、传男不传女的遗传病

遗传病是指由于受精卵形成前或形成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疾病,很多疾病都会遗传,如肥胖、秃头、糖尿病等,而有的遗传病则是只遗传给儿子,不会遗传给女儿。

1.秃顶

中年谢顶,这让男人们无可奈何。目前,已经有研究表明,脱发也跟遗传基因有关,而且秃顶遗传的基因,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母亲,而母亲这些变异的染色体,则是来自于外公的遗传。根据伴性遗传的继承理论来讲,假如父亲是秃顶,儿子就有50%的概率会继承这一疾病。

2.血友病

血友病是指由于人类体内缺乏控制因子Ⅶ凝血成分,导致血液无法凝固的症状。这种患者只要有轻微的损伤就会出血不止,甚至是在体表无外伤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皮下及关节内出血。它是属于典型连锁隐性遗传,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一般由母亲携带致病基因,遗传至儿子患病。

3.杜氏肌营养不良

这是一种基因缺陷所导致的病症,因为致病基因DMD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都是男性发病,女性为致病基因携带者。这种病症在发病的时候,大腿肌肉会出现萎缩,小腿变得粗壮但是无力,走路姿势像鸭子,经过几年之后就会逐渐瘫痪。一般在4岁左右发作,最晚也不超过7岁,而到20岁左右由于肌无力、呼吸衰竭而死亡。

4.蚕豆病

蚕豆病与吃蚕豆有关,是因吃蚕豆而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多见于9岁以下儿童。蚕豆病的遗传比较常见的情形是夫妻双方都健康,但是母亲带有一条变异染色体,所以两人所生的男孩会有50%患病的概率,而女孩都正常,但属于有一半成为这种疾病的携带者。

5.红绿色盲

色盲,是一种传男不传女的遗传病,最常见的就是红绿色盲。人的色盲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与其他病症所不同的是,父亲的色盲基因是通过传给女儿,而后再通过女儿传给外孙的。也就是说,当父亲为红绿色盲患者时,女儿多数会继承;当母亲为患者时,致病基因大多是由儿子继承。

2、母系遗传病有哪些

1、肥胖

一般来说女性的体重和母亲体重有关。在肥胖者的体重中,遗传方面的因素占20%—40%。专家发现,如果母亲是肥胖者,其子女中尤其是女儿要高度警惕患肥胖症。因此,从少年时起就要合理营养,控制高脂高糖及高热量食物的摄取,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以增加脂肪和热量的消耗,减少脂肪的贮积,降低肥胖的发生率。这对于一般人尤其是女性肥胖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2、抑郁症

这是一种心理异常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伴有焦虑不安、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严重者可有极度自卑、自罪和生活不能自理等表现,时有自杀念头和行为。如果母亲患过此病,那么女儿就有10%被遗传的可能。这就要求患有抑郁症母亲的子女尤其是女儿,要从小就注意性格的修养,培养乐观豁达、开朗大度的性格,一旦发现突然出现情绪低落和波动的现象,就必须及时去心理诊所咨询治疗。

3、冠心病

遗传学认为,母亲体内的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的特定基因很有可能遗传给子女,而高血压和高胆固醇又是诱发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母亲在65岁之前曾经发作过冠心病,那么其子女将来患冠心病的可能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合理营养,坚持运动,戒除烟酒,都是保护心脏的重要措施,这对于一般人或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另外,人到35岁后要经常测量血压和血脂,控制血压和血脂在正常水平,对预防冠心病是十分重要的。

4、糖尿病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在糖尿病人中,约有1/5至2/5是从母亲遗传来的,也就是说母亲患有糖尿病,其子女罹患的几率是很大的。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与少运动的人相比,糖尿病的发生率能减少50%。因此,坚持适宜的运动锻炼,合理营养,控制肥胖等,都有助于糖尿病的预防,这不仅对于母亲患糖尿病的子女,就是对一般人群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另外,定期检查血糖,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也都是很重要的。

5、药物致聋

药物引起的耳聋,是由于使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具有耳毒性物质的药物所致,占后天耳聋的40%,成为听力致残的主要元凶。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药物性耳聋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即一个家族中可有2个以上发病。药物致聋的母亲,其子女多为药物致聋的敏感者,药物致聋发病在3岁以前占50%,7岁以前占82%。专家们说,女性在怀孕期间及婴幼儿时期,尤其是有药物致聋母亲亲属的个体,要慎用或禁用具有“耳聋性”抗生素的药物,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和减少药物性耳聋的发生。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