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美容 > 美容产品 > 泡泡面膜的原理是什么?泡泡面膜为什么会起泡?[图]

泡泡面膜的原理是什么?泡泡面膜为什么会起泡?[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8 21:09 泡泡面膜敷面膜保湿

现在有很多新型的面膜产品,面膜是妹纸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使用的护肤品,尤其是在下降的时候,敷面膜对皮肤的好处是非常多的,面膜的功效类型有很多种,最近比较火的一款泡泡面膜,就俘获了很多女人的心,下面来看看文章的介绍。

泡泡面膜的原理是什么?泡泡面膜为什么会起泡?(1)

1、为什么面膜会起泡

这要从从制作原理说起,泡泡面膜之所以能起泡,无非以下几个原因——

一、利用脂肪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也就是类似于肥皂泡的原理,再加上专用的慕斯瓶,制作出绵密的泡泡,这种产品从本质上说,和我们家里常用的泡沫洁面奶无甚区别。难怪雅诗兰黛的BA会理直气壮的告诉消费者,用它家的红石榴洗面奶,可以打出泡泡在脸上敷几分钟,然后洗掉,这根本就是泡泡面膜的用法嘛。

二、在产品中添加易溶于水的挥发性物质,当其被释放到空气中时,就会快速挥发,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自然会膨大,于是便出现了不断向外冒出的泡泡。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产品,大多采用此类工艺。

三、在产品中添加酵素,也就是酶,这在某些日系产品中比较常见。密封在袋子中的酵素接触空气,与之反应产生泡泡。此类产品无需灌装和特殊喷头,携带方便,同时某些酵素还有去角质的作用,可以增加面膜的清洁效果。

不是都说要抗氧化么,为什么泡泡面膜却宣传可以给肌肤“补充活氧”?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搞清楚“抗氧化”和“补氧”这两个概念。

科学研究表明,细胞经呼吸获取氧,其中98%与细胞器内的葡萄糖和脂肪相结合,转化为能量,满足细胞活动的需要,另外2%的氧则转化成氧自由基。氧自由基的化学性质非常活跃,几乎可以与各种物质发生作用,引起一系列对细胞具有破坏性的连锁反应。

“抗氧化”针对的是氧自由基,而“补氧”却是要补充氧气。氧自由基是肌肤健康的杀手,而氧气却是维持肌肤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所以说,此氧非彼氧,MM们看到类似的宣传大可不必紧张,但需要提醒的是,抗氧化的物质具有极高的还原性,会和氧气发生反应,所以泡泡面膜还是要和“抗氧化”产品分开使用的。

2、泡泡面膜有何优劣

泡泡面膜的优点是清洁力强,绵密的泡泡可以深入毛孔带走油脂和污垢,同时面膜中的某些成分还能分解老化角质,让皮肤变得光滑细腻。说到这儿,难免要想到泥膏面膜。没错,它们都是以清洁能力见长。然而,和泥膏面膜不同的是,泡泡面膜的使用和清洗都非常方便,而且它含水量高,避免了过于干燥引发皱纹的危险,更受年轻女性的欢迎。

既然如此,为何泡泡面膜的市场占有率始终低于泥膏面膜呢?这是因为它本身还存在很多“硬伤”。首先,由于起泡成分的限制,泡泡面膜多为弱碱性,对皮肤有刺激,因而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多在3-5分钟以内。其次,使用时间短了,某些护肤成分的效果,比如美白保湿改善循环什么的就很难发挥出来,所以除了清洁以外不要指望它能还有其他的“附加价值”。最后,由于工艺的特殊性,泡泡面膜多被灌装在密封的瓶子中,体积过大不说,还要避免高温避免碰撞,相当的不方便。难怪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3、护肤常见的好习惯

习惯一:早晚两杯白开水

女人是水做的,要想拥有水润肌肤,至少早晚各一杯白开水。早上的一杯可以清洁肠道,补充夜间失去的水分,晚上的一杯则能保证一夜之间血液不至于因缺水而过于黏稠。血液黏稠会加快大脑的缺氧、色素的沉积,使衰老提前来临。因此,每晚饮水的作用不能低估。

习惯二:最适的洗脸温度,是38-40℃的微温水

我们知道,冷水洗脸所带来的紧实感顶多维持30分钟,而且突然的冷却刺激,会让颜面潮红,长期下来造成微血管扩张变粗。太烫的水也会烫伤肌肤。所以要选择最适温度38-40℃的微温水。

习惯三:吸饱水的化妆棉硬邦邦,停止用它拍打肌肤

化妆棒吸水之后就会很硬很薄,往脸上敲打的话,对颧骨尤其刺激,因为肌肤底下就是骨头,长期会让微血管扩张.所以选择正确使用化妆水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可选择湿敷轻轻的用化妆棉按压就好。

习惯四:不让斑点现形,就靠美白保养预防

斑点是美白的天敌,不论肤质好坏,长斑这种事,每个人都躲不掉。每天使用美白保养产品可以预防延缓斑点的生成。那应该怎样选择产品呢?选择充分防晒,抵抗“光老化”。晒也是最容易长斑的,所以一年四季不管白天晚上都要防晒,即使忘了防晒,也要及时晒后修复,做好美白护肤。

习惯五:卸妆品别在脸上搓揉太久,40秒刚好

卸妆品不管是哪种剂型,为了乳化,卸妆品多少含有界面活性剂,它就像吸星大法,把维持肌肤水润的关键--角质细胞间脂质溶出。40秒足够带出残妆脏污,搓揉太久,会让肌肤丢失水分,损伤肌肤,使得肌肤很干燥。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