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幼儿 > 小孩心跳正常值多少?小孩心跳多少算正常?[图]

小孩心跳正常值多少?小孩心跳多少算正常?[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9 18:19 小孩心跳心脏

小孩子的精力比较旺盛,新陈代谢也比较快,所以,小孩子的心跳比成年人的要快。小孩子在睡觉时,心跳会相应的减慢一点,然而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小孩为什么心跳这么快,比大人的还快,其实这是正常的。常人的心跳正常值在平均每分钟75次,那么,小孩子的心跳正常值是多少?。

小孩心跳正常值多少?小孩心跳多少算正常?(1)

1、儿童心跳正常值

不同年龄的人,心跳是不同的,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一般来说,儿童的心跳正常范围:新生儿为120-140次/分,1岁以内11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8~14岁70~90次/分,14岁以上儿童心率接近成年人,大约在60~100次/分范围内,都是正常的。

但以上频率应该是在安静状态下,身体强健、肌肉发达的小儿心率可低于以上的数值,这是由于他们的心肌发达、收缩有利的缘故,虽心跳次数减少,但排出的血量足以供应身体代谢的需要。另外,情绪紧张、精神兴奋、贫血、活动量大等,均可引起心率加快。因此,小儿测心率最好在睡眠或安静时进行。

2、儿童心跳比成年人快是正常的

小孩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新陈代谢旺盛,身体需要更多血液供应,而心脏每次喷出的血液量有限,因此,只有增加心跳次数才能补偿不足。同时小儿迷走神经兴奋性低,交感神经占优势,故心率较快。因此年龄越小,心跳就越快;小孩子心跳比成年人快很正常。心率会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减慢。

当然小孩活动量增多,哭闹,精神紧张和发热时,心跳也会增快。如果在稳定的情况下心律不稳,超过正常范围,则属于异常,要孩子去医院看看。

3、测量心跳的方法

正常人的脉搏次数和心跳次数是一致的。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脉搏来获得心率的数值。测量前1小时须停止运动、进食,测量前至少须休息5分钟。测量时平卧或坐位均可,同时,放松双腿,停止交谈,以右手的二、三、四指端,轻轻地按在桡动脉上(手腕侧,桡骨茎突的前内方,也就是中医把脉的地方),计数1分钟,即能得出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当然,家长也可利用听诊器来听心跳。

4、儿童心跳过快的情况

生理性心率过快是很常见的,许多因素都影响心率,如运动、体力活动、食物消化、情绪焦虑、兴奋、恐惧、激动、饮茶等,都可使心率增快。

小儿病理性心率过快: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高热、贫血、缺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疼痛、急性风湿热、神经官能症等可引起心率过快。可以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个心电图,了解孩子心脏节律情况。

5、儿童心跳过慢的情况

心率过慢,是指心率低于正常同龄儿正常范围以下,医学上称为心动过缓。这里要分清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不同的情况。

1、生理性心率过慢:越小的孩子心率越快。不过,也有例外的时候,如婴儿吃奶过多而胃部膨胀、啼哭时屏气及熟睡状态下,均可出现心率过慢。孩子在恶心、呕吐时,也因迷走神经兴奋而出现心率过慢。平素坚持体育锻炼的健康儿童,心率会比别的孩子慢许多。

2、病理性的心率过慢:常由患房室传导阻滞的心脏疾病引起。当孩子患风湿性心脏炎、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一些急性传染病的发病过程中,以及某些药物中毒等,都可能导致房室传导阻滞,而出现心率过慢。

6、小贴士

总之,孩子的心跳次数受很多因素影响,不能通过一两次的心跳数值来判断是偏快,还是偏慢,如果家长,自己检测,发现孩子心跳异常,超过或低于正常值,最好带孩子到医院,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让医生综合评估比较保险。

7、判断孩子是否有心脏病的方法

1、经常性的感冒,孩子比别的孩子更容易患感冒,如果不注意几乎过个十几二十天就会发烧,咳嗽,咳痰,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在专业性很强的病理生理过程,例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所导致本来应该在体循环的血液流入了肺循环。简而言之就是肺里的血多了,像一个培养基,细菌,病毒更容易在这里生长导致感冒或加重为肺炎。

2、生长发育慢,看着同龄的孩子都长的越来越高,孩子的体重老是不长,个子也低低的。这主要是得了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生长发育缓慢,就好像花朵得不到阳光的照射,雨水的灌溉一样,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由于病态的血液循环,不能完全的把养分给机体造成的。

3、口唇乌紫,孩子的嘴唇看的总是紫紫的,怎么看都不正常,这也是由于先天性心脏病的一些复杂的畸形例如:法乐氏四联症、大动脉转位、单心室等,一些血液没有到肺里面进行氧合,没有氧气血的颜色就是黑色的,所以最能显示血液颜色的嘴唇就看的紫紫的。

4、莫名的晕倒、喘气,孩子莫名其妙的晕倒、轻微的活动就会大喘气,这主要也是一些先天性心脏病的复杂畸形造成的,由于血液无法灌注的脑子里,还有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的氧分越来越多,但是自身的疾病却不能满足,就会造成这样那样的症状。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