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膳食 > 营养科普 > 睡觉前喝蜂蜜水会发胖吗?喝蜂蜜水会引发糖尿病吗?[图]

睡觉前喝蜂蜜水会发胖吗?喝蜂蜜水会引发糖尿病吗?[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9 20:37 糖尿病高血糖降糖

蜂蜜是生活中很常见的营养品,适当食用可以为人体带来不少的好处,但是吃蜂蜜也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那么睡觉前喝蜂蜜水会发胖吗?喝蜂蜜水会引发糖尿病吗?睡觉前喝蜂蜜水是不会导致发胖的,下面就来详细了解睡前食用蜂蜜的具体内容吧。

睡觉前喝蜂蜜水会发胖吗?喝蜂蜜水会引发糖尿病吗?(1)

1、吃蜂蜜的好处

蜂蜜可消除疲劳、预防心血管疾病 改善肠道健康,蜂蜜具有能快速被人体吸收,转化为能量的特质。这是因为蜂蜜中含有糖分、葡萄糖与果糖,需要的分解时间短,很快就能被身体吸收,因此日本的运动社团总有制作蜂蜜渍柠檬的惯例,运动后喝加入蜂蜜的饮料或吃蜂蜜渍柠檬,具有消除疲劳的效果。

蜂蜜中的胆硷有助於使血管扩张,让血压下降,抑制血管壁中的坏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日本营养师北川美雪表示,蜂蜜中的寡糖与葡萄糖酸有助於改善肠道环境,增加肠内好菌,抑制有害物质,可改善便秘与下痢等症状。

蜂蜜具有止咳、消胀气等广为人知的效果,是能够取代糖份的营养食品,而近年来日本盛行各式各样特别的用法与功效,发挥蜂蜜的最大效益。

1.护肤美容

新鲜蜂蜜涂抹于皮肤上,能起到滋润和营养作用,使皮肤细腻、光滑、富有弹性。

蜂蜜面膜:用蜂蜜加2-3倍水稀释后,每天涂敷面部。也可用麦片、蛋白加蜂蜜制成面膜敷面,使用时按摩面部10分钟,使蜂蜜的营养成分渗透到皮肤细胞中。

甘油蜂蜜面膜:用一份蜂蜜,半份甘油,三份水,再加入适量的面粉调和均匀以后,涂在脸上,敷脸20分钟左右,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就可以使皮肤达到滑嫩弹性,细嫩的功效

蛋蜜膜:新鲜鸡蛋一只,蜂蜜一匙,将两者搅拌均匀,用软刷子涂刷在面部后进行按摩。待自然风干后,用清水洗净。每周再次,具有润肤去皱、益颜美容的功效。

冬季皮肤干燥,可用少许蜂蜜调和水后涂于皮肤,可防止干裂,可豕蜂蜜代替防裂膏。

2.抗菌消炎、促进组织再生

在室温下放置数年并且不会腐败的属于非常好的优质蜂蜜,这就表示优质蜂蜜防止腐烂的作用非常的强。实验证明蜂蜜对于菌类物质有着比较强的抑制作用,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等

用法:在受伤以后有伤口时,将蜂蜜涂在伤口上,可以减少血量的渗出、并且可以减轻疼痛,加快伤口的愈合。还可以防止感染。

3.促进消化

研究证明,蜂蜜对胃肠功能有调节作用,可使胃酸分泌正常。动物实验证实,蜂蜜有增强肠蠕动的作用,可显着缩短排便时间。

用法:蜂蜜对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有良好功效,且无任何副作用。蜂蜜可使胃痛及胃烧灼感消失,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值长高。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常服用蜂蜜,也有辅助作用。

4.提高免疫力

蜂蜜中含有的多种酶和矿物质,发生协同作用后,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实验研究证明,用蜂蜜饲喂小鼠,可以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用法:国外常用蜂蜜治疗感冒,咽喉炎,方法是用一杯水加2匙蜂蜜和1/4匙鲜柠檬汁,每天服用3-4杯。

5.促进长寿

前苏联学者对200多名年龄超过一百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调查,其中养蜂人的人数达到了143人,这就是表明了他们就是通过吃蜂蜜来达到长寿的功效,蜂蜜促进长寿并不是简单地利用于某个器官,而是要达到对于人体的综合调理,这种机制是属于比较复杂的。

6.改善睡眠

蜂蜜可缓解神经紧张,促进睡眠,并有一定的止痛作用。蜂蜜中的葡萄糖、维生素、镁、磷、钙等能够调节神经系统,促进睡眠。

蜂蜜能够改善睡眠用法:神经衰弱者,每晚睡前一匙蜂蜜,可以改善睡眠。采自苹果花的苹果蜜的镇静功能较为突出。

7.保肝作用

蜂蜜对肝脏的保护作用,能为肝脏的代谢活动提供能量准备,能刺激肝组织再生,起到修复损伤的作用。

用法:慢性肝炎和肝功能不良者,可常吃蜂蜜,以改善肝功能。

8.抗疲劳

蜂蜜中的果糖,葡萄糖可以很快被吸收利用,改善血液的营状况。人体疲劳时服用蜂蜜,15分钟就可明显消除疲劳症状。

用法:脑力劳动者和熬夜的人,冲服蜂蜜水可使精力充沛。运动员在赛前15分钟服用蜂蜜,可帮助提高体能。

9.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东京大学研究人员的大规模临床实验表明,加吃蜂蜜的幼儿与加吃吵糖的幼儿相比,前者体重,身高,胸围,皮下脂肪增加较快,皮肤较光泽,且少患痢疾,支气管炎,结膜炎,口腔炎等疾病。

用法:体弱多病,体质较差的儿童可多食蜂蜜。患佝偻病的学龄前儿童,每天可两三次服30-50克蜂蜜,可改善佝偻病症状。患感冒儿童,每天两次,每次饮一杯蜂蜜水,可促进感冒痊愈。睡眠不好的儿童,在睡前30分钟喝一杯温蜂蜜水,上床不久便可安然入睡。周岁以内的婴儿不适宜服用蜂蜜。

10.保护心血管

蜂蜜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营养心肌的作用,改善心肌功能,对血压有调节作用。

用法:患心脏病者,每天服用50-140克蜂蜜,1-2个月内病情可以改善。高血压者,每天早晚各饮一杯蜂蜜水,也有益健康。动脉硬化症者常吃蜂蜜,有保护血管和降血压的作用。

11.润肺止咳

蜂蜜可润肺,具有一定的止咳作用,常用来辅助治疗肺结核和气管炎。

用法:虚弱多咳的人可常吃蜂蜜。蜂蜜可用于辅助治疗鼻炎,鼻窦炎,支气管炎,咽炎和气喘。其中,枇杷蜜的止咳作用突出。

12.促进钙吸收

美国农业部人类营养中心专家发现,蜂蜜能防止中老年妇女因钙流失而引起的骨质疏松。这是因为蜂蜜中的硼能增加雌激素活性,防止钙的流失。

用法:一匙蜂蜜加上适量的钙补充剂,可增加钙的吸收率。

2、睡前喝蜂蜜好吗

睡前30~60分钟1匙 有助睡眠、燃烧脂肪

还可生发,不只运动能燃脂,睡觉时也可以燃脂!只要在睡前摄取蜂蜜,就有助於脂肪燃烧。日本健康网站DietBook指出,这是因为蜂蜜是含有血清素、维生素B、叶酸与钾等丰富营养素的天然优质糖分,在睡前30分钟~1小时前摄取1匙蜂蜜,让肝脏适度储存糖分,血清素缓和压力,即可促进睡眠品质,让成长激素充分分泌。

成长激素能促使脂肪燃烧,食用蜂蜜是日本现今十分流行的睡眠瘦身法。此外,成长激素也有助於毛发生成,虽然掉发有各式各样的原因,成长激素也是其中一项,要让毛发健康生长,成长激素是不可或缺的激素,因此睡前食用蜂蜜也有助於生发。

注意:采取此种蜂蜜进食法需要注意,睡前3~4小时不能进食,胃过度活动会影响睡眠品质,此外,晚上也须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取,由於蜂蜜本身含糖,夜间摄取过多碳水化合物会导致糖分摄取过多,反而导致肥胖。

3、晚上喝蜂蜜的好处

晚上喝蜂蜜水一般在睡前一个小时左右,因为蜂蜜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对胃肠功能有调节作用,可使胃酸分泌正常,这样可以促进食物消化。蜂蜜中还含有丰富的镁,对大脑中枢神经具有镇静作用,能调节心理,消除紧张心理,减轻压力,可以助你快速进入梦乡,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4、什么人不宜晚上喝蜂蜜

对于血脂异常的人就不适合在晚上喝蜂蜜水,睡觉时细胞原本就缺水,血液粘稠相应较高,再饮用蜂蜜水,无法很好的稀释血粘稠度,不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的意外。所以,患有血脂异常的人组号选用白开水为宜。

5、美容法保湿预防干痒

蜂蜜中含有维生素B2、B6、维生素C、酵素、胺基酸、多酚等各种营养素,不只吃进身体健康,外用也有许多好处,日本现在相当盛行蜂蜜美肌保养法。

洗脸:洗脸时在肥皂泡泡、洗面乳里加入1~2滴蜂蜜混合起泡,可减少冬天清洁过度造成的干痒。

面膜:早上洗完脸、晚上卸完妆,将1匙蜂蜜涂抹在脸上,敷5~10分钟后清洗干净。可立刻感觉到蜂蜜的高渗透保湿性,洗完脸后肌肤透明感增加,美肌效果极佳。

如果担心只有蜂蜜过於黏稠,可加入泥状面膜使用,在敷脸的面膜泥中加入一匙蜂蜜,涂上面膜后,在泥状面膜干掉前清洗干净即可。

6、如何预防糖尿病

1、控制饮食

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控制饮食。通过饮食控制,可促进尿糖消失,空腹血糖降至正常,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各种并发症。应根据病人体重、劳动强度测出所需主粮的量。每天主粮不高于250克。如再感觉饥饿时,可增加些既含有高纤维,又能降血糖的蔬菜量,如洋葱、芹菜、海带、菠菜等。蛋白质类副食品如豆制品、牛奶、瘦肉等都可食用。

2、经常运动

保持运动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绝对有益。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芬兰一项调查发现,运动能激发胰岛细胞的活性。每周运动4小时,或每天运动35分钟的人,即使体重没有变化,其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下降80%。

3、劳逸结合

一般病人可参加正常工作,但不宜过度劳累。要节制房事。保持精神乐观,避免精神创伤。运动可增强对糖的耐受性和降低对胰岛素的依赖性,减少胰岛素需要量,降低血糖,改善血脂的代谢异常。适当的运动可控制肥胖。选择慢跑、散步、练功十八法、健身操、太极拳等项目,从短时间,小运动量开始,持之以恒。但空腹时及重症糖尿病人不宜运动,以防发生低血糖休克等疾病。

4、控制血压

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5、控制体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来越多,糖尿病开始“瞄上”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预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体重降下来,使体重接近正常。

6、控制盐量

多尿是1型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肥胖,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故必须限盐。少吃盐可以减少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