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幼儿 > 宝宝发烧的原因是什么?宝宝发烧如何处理?

宝宝发烧的原因是什么?宝宝发烧如何处理?

大众健康网 2021-08-27 15:22

宝宝发烧是因为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上调体温所致,是宝宝机体本身对抗病菌入侵所启动的一种保护机制,并不是一种疾病。发烧也是我们身体对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种防御措施,从某种程度来讲,适当的发烧有利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病原体的清除。那么宝宝发烧的原因是什么?宝宝发烧如何处理?下面和大众健康网一起看看相关知识吧。

本文目录

1、宝宝发烧的原因是什么

2、宝宝发烧如何处理

3、宝宝发烧要注意什么

宝宝发烧如何应对 给宝宝退热警惕5个误区

宝宝发烧的原因是什么

1、生理性因素

宝宝体内的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但宝宝的免疫力却比成人弱,加上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体温的功能低下,所以当病毒入侵时更容易出现发烧的症状。

2、病理性因素

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200多种疾病会引起宝宝发热。婴幼儿期免疫功能发育未完善,一旦遇到病菌入侵等情况,引起生病发烧,宝宝的体温就会升高。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引起宝宝发烧的常见原因,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等。其他一些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细菌性痢疾、泌尿道感染等也比较常见。此外,宝宝接种疫苗、输液反应等也可能引起一过性发烧。

宝宝发烧如何应对 给宝宝退热警惕5个误区

宝宝发烧如何处理

1、 保证宝宝正常的休息和睡眠。高热会增加宝宝的体能消耗,这个时候增加宝宝的睡眠时间,能相应的减少一些能量消耗,将有利于机体与疾病作斗争。同时宝妈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脉搏、面色、体温等等。也要注意给宝宝安排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2、 减少进食量,并增加饮水量。长时间的发热会导致宝宝体内水分丧失较多,并且容易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引起宝宝的食欲下降。宝妈们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可口的、营养丰富的和易于消化的食物。比如说鸡蛋羹、新鲜水果、面条、混沌、稀粥、新鲜蔬菜以及牛奶等,这样可以有助于宝宝开胃。

3、 采用正确的物理降温方式。婴幼儿高热时易引起抽痉,当宝宝体温太高的时候,妈妈应该采取物理降温措施。一般可以用冷毛巾,冰袋等物品湿敷在宝宝的额头或者枕部。也可以用30%到50%的酒精轻轻擦拭宝宝头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帮助宝宝散热。要谨遵医生的嘱咐使用退热药物,一般体温降到38度以下的时候就可以停药。

4、保持宝宝身体的清洁。宝宝发热的时候出汗比较多,因此要勤换衣物,预防宝宝受寒。

5、 同时也要经常用淡盐水给宝宝漱口,这样可以保持宝宝的口腔清洁。

宝宝发烧如何应对 给宝宝退热警惕5个误区

宝宝发烧要注意什么

1、补充水分

水胜过药,发热身体出汗多,勤喂温水进行补充很有必要。小孩发热宜以饮白开水,可适当喂些白开水,以补充人体的维生素C,增强抗病。饮水量的保持口唇滋润力度,不必过多。

2、流质饮食

发热小孩饮食调理以流食为主,如奶类、藕粉、奶类(少油)等。也可喝些绿豆汤、冰西瓜、以助降温,利尿抗病。

当孩子体温下降,食欲好转时,可喂半流质,如肉末粥、面条、稀饭、蛋花粥、配些易消化的鱼(清花鱼)。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油、盐宜少,少量多餐,切忌吃辛辣和刺激食品。但不必忌口,以防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

3、服糖盐水

小孩发热伴腹泻,可多次服用。服糖盐水。配置比例500毫升水加一小匙糖和半酒瓶盖盐混合。4小时内可眼500毫升。同时可补充电解质食物如柑桔、香蕉等水果(钾、钠较多)奶类与豆浆(含钙)、米汤、面食(含锌)。症状较重者,暂禁食,同时打“吊针”以补充水份和电解质。腹泻、呕吐缓解后可进流质食物,如米汤、过滤菜汁、藕粉等,但应禁食牛奶和豆浆(易产气)。

4、注意室内通风

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室温维持在25℃左右。也可将宝宝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逐渐下降。如果小孩四肢冰凉而打寒颤,就要用毛毯覆盖,手脚用热水泡浴;如果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可脱掉过多的衣物。

5、注意宝宝卧床休息

给予清淡、易消化、有营养食物,如牛奶、米粥、青菜汤等,多吃水果,多喝水。

6、做好口腔和皮肤的护理

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这时口腔内食物残渣容易发酵,有利于细菌繁殖,可能引起舌炎、牙龈炎等。要及时清洁口腔,最好每次进食后用淡盐水漱口。高热退热过程中会大量出汗,要做好皮肤护理,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物,可用温毛巾擦拭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7、对症处理

小孩发热37.5℃以上可用温热毛巾擦全身至皮肤发红,使皮肤的血管扩张,以利散热,如为高热,体温超过39℃,体质好,无明显心血管循环衰竭的患儿可用冷水袋置于额部、腋下、腹股沟、腘窝等处以利降温。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