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幼儿 > 为什么会有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多久消失

为什么会有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多久消失

大众健康网 2024-02-20 21:21 母乳性黄疸原因治疗方式

母乳性黄疸,主要是认为母乳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在新生儿小肠内进行,造成肠道吸收未结合胆红素增加,就形成了母乳性的黄疸。如果是有母乳性黄疸,建议是在黄疸期间需要停喂母乳3到4天,黄疸症状明显减轻,可以适当地进行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会再出现。具体介绍如下!

本文目录

1、为什么会有母乳性黄疸?

2、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3、母乳性黄疸多久消失?

为什么会有母乳性黄疸?

出现母乳性黄疸可能是母乳因素、新生儿自身因素等原因引起。

1、母乳因素

母乳性黄疸是在宝宝进食母乳以后出现的黄疸症状,如果母乳中含有高β-葡萄糖醛酸酶,可促进肠内葡萄糖醛酸和胆红素的分离,使未结合胆红素的肠内再吸收可增加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负担,从而出现母乳性黄疸。

2、新生儿自身因素

如果新生儿存在肝脏UGT酶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患儿肝脏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从而出现母乳性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症状比较轻,持续时间长。

建议产妇应该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应该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在哺乳时应该注意喂养方式,可以少量多次的进行哺乳,多排尿,对母乳性黄疸消退有好处。

而且也有研究提示,其发病原因一般与肝脏UGT酶的基因有关,认为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先天不足引起母乳性黄疸。患病后主要表现为皮肤发黄、精神反应好、吃奶、睡眠、大小便正常,生长发育良好。当血清胆红素小于257umol/L,可继续母乳喂养,增加母乳喂养的频率。如果血清胆红素大于257umol/L,可暂停母乳喂养3~5天,改人工喂养。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母乳性黄疸就是和母乳喂养有关的黄疸,可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母乳性黄疸。早发性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不足引起的,由于摄入量少,新生儿大小便次数减少,造成胆红素的排泄减少,使血内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发生黄疸,所以新妈妈需要增加喂奶的次数,必要时按医嘱加用配方奶粉,待奶量充足后黄疸会很快消退。如果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204微摩尔每升,就会对孩子有影响,应该采用药物治疗。

迟发性母乳性黄疸发生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母乳中有一种叫做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物质可以造成肠道内结合胆红素的快速分离和重吸收增加,使血液里结合胆红素数量的增加,导致婴儿得黄疸迟迟不退。若患有迟发性母乳性黄疸的婴儿如果精神、食欲好,体重增长正常可以不用处理。一般最迟出生四个月时可以消退,如果情况严重,建议去医院根据检查判断黄疸的真正原因。

母乳性黄疸多久消失?

一般新生儿的黄疸会在2~3周后就会逐渐的减少,但部分以母乳为主的宝宝会持续1~2个月,这是因为宝宝喝下母乳后,会分解母乳中的脂肪,而产生脂肪酸。脂肪酸就会抑制分解胆红素的酸素,就会造成黄疸的持续,这个现象就叫做母乳性的黄疸。

约有10%~15%以母乳为主的宝宝会有母乳性的黄疸,但这个情况父母可以放心,不用于太过紧张,母乳性的黄疸,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是不会有任何影响的,所以是可以继续给宝宝喂母乳的。

总结:母乳性黄疸可暂停喂养母乳,用奶粉代替,少量多次喂养。咨询医生服用退黄中成药,促进体内胆红素排泄,多晒太阳。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