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健康养生 > 过度疲劳有哪些症状?身体疲劳如何缓解?[图]

过度疲劳有哪些症状?身体疲劳如何缓解?[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2 21:42 疲劳上班族睡眠

不要以为过度疲劳不会产生什么大毛病,就是因为有人以为过渡疲劳不会引起什么大的身体健康危害,所以有的人就过度虚耗自己的身体,其实这样是错误的想法,过度的疲劳最严重也会导致死亡的结局,那么到底过度疲劳有哪些症状?身体疲劳如何缓解?

过度疲劳有哪些症状?身体疲劳如何缓解?(1)

1、过度疲劳患者的表现

1、注意力分散,不能充分关心和全神贯注于工作对象;

2、动作节律失调,行动怠慢,不准确;

3、工作能力下降,无法按规定的要求继续工作下去;

4、体力劳动者出现记忆故障,脑力劳动者思维过程受损;

5、意志衰退,工作士气低落,自我控制能力减退,烟酒量递增,心理障碍的指数上升;

6、引发婚姻和家庭矛盾;

7、睡眠要求强烈,甚至在任何姿势下都能入睡等。过度疲劳,不仅使劳动能力急剧降低,工作效率明显下降,而且对工作本身也是十分有害的,以致加速了事故险情的发生。

2、身体疲劳如何缓解

1、悠闲漫步

过度疲劳等同于精神压力。到室外看到不同环境、人以及背景,你就会精神大振。即使是在地板上或者办公楼中怡然漫步,也一定能安抚你陡然而生的压力。

2、放松,看一场电影

辛苦工作一天后,你可以通过走进电影院看一场幽默喜剧来放松自己,找回遗失的精力。喜剧能让观众在离开电影院的时候感觉轻松。你会面带微笑回到家中,而不是像很多职场人士那样下班后紧锁眉头地回到家中。

3、嚼口香糖

口香糖能让你不停地咀嚼,口香糖能有助于你预防过度疲劳。咀嚼这个动作能让你在厌烦工作的时候有所关注。口香糖的芳香会让你产生一种愉悦的感觉。

4、来一杯咖啡

很多职场人士每天喝一杯以上的咖啡。你可以叫它物质滥用,但是,这些人实际上是通过不断刺激自己来预防过度疲劳。

5、吃块糖果和巧克力

吃下一定量的糖,你很快就会感到精力充沛。在一天中思维最枯竭,感觉最迟钝的时候吃些如糖果和巧克力之类的甜食,会马上抖起精神。但是,要小心几分钟后的血糖反应。

3、身体疲惫原因

1、缺乏维生素或矿物质

女生一般感觉疲惫的第一大原因就是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由于女性存在特殊的生理周期、常常节食和户外运动缺乏等因素,更容易缺少铁、维生素D或者维生素B12,这些元素或维生素水平较低容易导致疲劳、焦虑和神经衰弱,还有研究显示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肌肉无力和疼痛。处于生育年龄(25-35岁左右)的姐妹们,患缺铁性贫血的风险会更大呢。一般医院和体检中心都会有相关的项目来检测身体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水平,根据个人情况可以开始服用一些综合维生素剂,但是千万不要乱补哦!

2、抑郁或焦虑

坏心情也会带来坏身体!医生发现,抑郁症患者更易于表现出不明原因的疲劳。治疗轻度到中度抑郁的最佳方法是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每周3-5次),有氧运动同时也能赶走疲惫感。但是长时间的情绪抑郁不能缓解,就要尽快就医啦,医生会给你恰当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春季本身就是季节性情绪失调(SAD)的高发期,所以更要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情绪变化。

3、关注肾上腺健康

肾上腺是位于肾脏顶端的一对人体的重要内分泌器官,它们负责分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当我们遇到紧急事件或面临压力的时候,这两种激素就会瞬间激增,身体也会做出一系列相应的反应。但是,当压力持续存在很长时间时,肾上腺就会超负荷工作,最终造成一种称作“肾上腺疲劳”的状态。白天不能分泌足够的皮质醇会导致能量下降,而晚上分泌激增会影响睡眠。

给肾上腺“充电的最好方法是”冥想,冥想可以减缓皮质醇的产生。试着坚持每天用10分钟的时间使自己安静彻底下来,清空大脑,尽量做到不让外界环境干扰。一些专家推荐,每天服用50毫克B5和500毫克的维生素C,能够保护肾上腺的功能,从而起到减压的作用。

4、每日食物清单

一些食物也会造成疲惫。比如众所周知的精神兴奋剂——咖啡。咖啡对于在早晨昏昏欲睡的人来说是一个很棒的救星,但饮用量过大也会导致大麻烦。咖啡中的咖啡因能够提神,但同时有利尿的作用,当身体缺水的时候就会感觉疲劳。爱喝咖啡的姐妹,每天至少饮用8杯水是你们的必修课,如果你热衷于高纤维食物,那就需要更多的水啦!

敏感体质的姐妹们要格外爱惜自己,那些吃了让你过敏的食物也会导致疲劳。比如乳糖不耐受的人群饮用牛奶就会造成腹泻,腹泻导致的失水如不能及时补充就会因脱水而感到疲惫。

5、无形的杀手——隐性疾病

当上述4种原因都不是造成你疲惫的原因的时候,就要考虑看医生啦,因为你可能发生了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者慢性疲劳综合症,发生上述两种疾病通常疲劳的程度都较大,睡眠、精神、情绪都会有很大的改变,如果发现自己最近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就需要快去看医生了。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