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疾病百科 > 刺激哪些部位能治病?哪些部位受到刺激能治疗疾病?[图]

刺激哪些部位能治病?哪些部位受到刺激能治疗疾病?[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4 09:49 疾病前胸按摩

每个人都希望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生活中的疾病有很多,不同的疾病对身体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一般都是靠看医生吃药来治疗疾病的,那你们知道吗?其实刺激一些部位也是能治疗疾病的,下面,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到底有哪些部位。

刺激哪些部位能治病?哪些部位受到刺激能治疗疾病?(1)

1、刺激部位能治病

一、前胸

摩擦前胸可增强身体免疫力。科学家发现,前胸的胸腺是主宰人体整个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胸腺分泌出来的免疫活性肢物质,能监视体内变异细胞,并毫不留情地将其消灭;同时又有抗感染的功能和抗病能力;对延缓衰老也有一定的作用。每天坚持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穴上至须部下至心窝部穴位100至200次,可激活胸腺,起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的作用。

二、脊柱按摩

脊柱可滋养全身器官。脊柱是养生学家极为关注的区域,它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中督脉的行经之地。脊柱两侧的经络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极为密切。经常按摩脊柱,则可激发经络的疏通,使气血运行、血脉流畅,滋养全身器官而健身。

三、腋窝

刺激腋窝可促进血液循环。腋窝是血管、淋巴、神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它的健身奥秘之处,在于受刺激后会使人大笑;笑时使各器官都能得到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使各器官充分得到养分和氧气的交换,使大脑、心脏以及肺都受益匪浅。故专家们称之为“腋窝运动”。

四、肚脐

肚脐常被养生学家营为保健“要塞”。肚脐为神团穴,中医常用药物贴敷肚脐,治疗心绞痛、消化不良等病。经常按摩肚脐有预防和治疗中风的作用,能玄病健身、益寿延年。

五、脚底

人的脚底有70多个穴位,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科学家还认为,人的脚底有成千上万个末梢神经,与大脑和心脏密切联系,与人体各部脏器密切联系,所以将脚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可见脚保健的重要性。经常弯弯脚趾、散步、踩鹅卵石、温水泡脚等,都有促进脚部血液流畅。把远端血推向心脏和全身,调节阴阳平衡,防治疾病,健身益寿。

2、常见的治病的食物

1.长青春痘:多吃洋葱。

美国马萨诸塞州皮肤病学专家瓦洛里·特里罗尔表示,洋葱、韭菜和大葱等富含硫的蔬菜可以遏制导致痤疮的炎症。这类食物最好生吃或者稍微炒一下。

2.倒时差:飞行时只喝水。

时差综合征是指在短时间横越多个时区所引发的身体变化,如头痛、耳鸣、心悸、恶心、腹痛、腹泻、生物钟紊乱等。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戴维·鲍拉克博士建议,跨时区飞行时,除了喝水外,最好别吃太多东西。禁食有助于身体耗费能量储存,次日早晨正常就餐能让你神清气爽。

3.失眠:晚上稍微吃点东西。

我们都知道睡前不要进食。然而,绝对禁食可能会导致夜间睡眠问题,例如饥饿会让人急躁。美国睡眠医学会发言人、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病学专家凯利·格兰泽·巴伦博士表示,放松身心才能安然入睡,饥肠辘辘则容易让人半夜惊醒。建议睡前30分钟至1小时适当吃点东西,如一小块全麦饼干、一把杏仁或一根香蕉等。

此外,睡前1~2小时喝一杯8盎司(约合227毫升)的樱桃汁可明显改善长期失眠问题。无论是新鲜的、干果或榨汁,樱桃都能抗炎,它还富含褪黑激素,可调节睡眠。

4.经前综合征:吃菠菜。

研究发现,缺铁女性更易患经前期综合征(表现为烦躁易怒、失眠、头痛、乳房胀痛等)。每天摄入20毫克铁的女性比摄入不足10毫克的女性患经前期综合征的危险低40%。专家建议可以吃些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木耳等。

5.浮肿:吃芹菜。

《食物与情绪》一书作者伊丽莎白·索默尔博士表示,吃盐过多会使体内水分失衡,导致浮肿。黄瓜、芹菜等食物有助于冲走体内多余的钠,进而缓解浮肿。

6.腹胀:吃木瓜。

胀气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的信号。《食物医药》一书作者达尔玛·辛格·卡萨博士表示,饭后胀气可以吃木瓜。木瓜中的消化酶有助分解蛋白质,其纤维素还能促进消化。每周吃几次木瓜可有效调节肠胃功能。

7.脾气大:及时吃早餐。

索默尔博士表示,早起后1~2小时内吃早餐的人情绪更稳定,工作效率更高。不吃早餐的人记忆力较差,不到中午就疲倦困乏。早餐应包括全谷食物、蛋白质和1~2种果蔬。此外,研究发现,饮食中缺硒的女性更容易抑郁、焦虑。硒的日推荐量为55毫克,可以从金枪鱼、鸡蛋等食物中获取。

8.容易晒伤:多吃胡萝卜。

通过调节饮食可以增强皮肤防晒能力,由内而外防止晒伤。德国海因里希海涅大学生物化学教授威廉·斯塔尔博士表示,多摄入富含类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南瓜等),有助于防止紫外线伤害。需要提醒的是,这些食物需要吃10~12周才能发挥其防晒功效。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