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母婴 > 备孕期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备孕怎样做提高怀孕的概率[图]

备孕期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备孕怎样做提高怀孕的概率[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5 17:20 备孕排卵体检

新婚夫妇在度过一段甜蜜时光以后,大部分都会选择要个孩子,这个是后就要开始做起准备来了,为了未来宝宝能有一个好的身体,一切都健康,准办吧准妈妈们都会提前备孕,做好各种准备措施,那么,备孕期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备孕怎样做提高怀孕的概率

备孕期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备孕怎样做提高怀孕的概率(1)

1、备孕期间的建议

准确预测排卵,事半功倍

众所周知,准确把握排卵时机、适度同房,可以事半功倍。现在预测排卵的方式五花八门,多种多样。

1、日历法:很多人是根据日历来推算的,从月经第1天开始算起,第14天左右一般是排卵期。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月经规律的女性,而且排卵非常容易受到心情、营养状态的干扰,不算十分准确。

2、基础体温监测:这是一种居家检测方式,需清晨没有进行任何活动时测量体温,若体温升高0.5 左右,则有可能已发生排卵。这个方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是准确性较差,而且易导致女性焦虑。

3、一些分泌物的变化:白带增多且呈透明拉丝状也是排卵的征兆之一。

4、排卵试纸:最准确的方法,它可以准确预测尿液中排卵前LH(黄体生成素)峰值的出现,若呈阳性,则36小时内可能发生排卵。排卵试纸呈阳性时,36小时内同房,较容易达到受孕的目的。求子心切的人,建议用排卵试纸来检测排卵。

非排卵期不需要禁欲

许多人认为精子极其宝贵,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非排卵期选择禁欲来保存精子,积蓄力量,一旦排卵后则天天进行造人,将积蓄了一个月的精子释放,以期增加怀孕的几率。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长期禁欲会影响男性精子的活力和质量,直接影响精卵结合及受精卵发育,对于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弊大于利。而精子的生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排卵期过于频繁的性生活也会影响精子质量,降低妊娠成功率。

育龄期夫妇同居一年以上,有正常性生活,在没有采用任何避孕措施的情况下,未能成功怀孕,需要去医院对夫妇双方进行检查。

怀孕是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中相遇后形成受精卵,最终在子宫着床的过程,因此这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与怀孕息息相关。

女性的基本检查包括基础内分泌,妇科 B 超,还有一些染色体检查等。

男性的精液常规检查也是首先排查的内容,检查时间为禁欲 3 - 7 天内,这样的结果最能反映男性的精子活力。

若男女双方均行基本检查后均无异常,可以行监测排卵或促排卵来指导同房。如果仍未受孕,可行输卵管造影检查,排除输卵管粘连,检查后避孕一个月,下一个月再行试孕。

此外,许多女性在发现输卵管粘连时都很惊慌,盲目行通液、导丝甚至手术治疗,但往往事与愿违。其实输卵管粘连的治疗一定要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轻度的粘连并不会导致绝对不孕。盲目治疗可能会导致输卵管损伤,引起输卵管炎症等,反而会导致病情加重。

2、备孕期间的注意

1.不轻易减肥

临床发现,体重与女性的孕力有关,太重或者太轻的人都不容易怀孕。专家解释其中原因,体重过低会造成脑下垂体分泌促滤泡素及促黄体素不足,使卵泡减少卵子的生产,以至引发慢性不排卵及不孕症;而体重过重则会造成体内雄性激素增加,导致多囊性卵巢症及多毛症,进而造成不排卵及不孕症。

2.不吃全素食

德国的一项试验证实,全素饮食也会影响女性排卵。有关研究者将参加试验的女性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除了吃少量乳酪和牛奶外,其他食物全部是素食;而另一组则正常饮食。

3.少穿紧身衣

英国的研究发现,紧身衣裤在子宫及输卵管的四周会产生极大压力。当脱去紧身衣服时,对输卵管的压力会减弱,但子宫仍会保持一段时间压力。压力差会使子宫内膜细胞离开子宫,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此外,长时间穿过高鞋跟会使身体倾斜,从而与地面形成的角度减少,骨盆也会随之倾斜,容易造成骨盆腔位移,还容易引起子宫位前倾,增加不孕的机会。

4.女性私处少冲洗

有关专家认为,女性私处冲洗不能太过频繁,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然可能会破坏女性私处内环境平衡。研究发现,常用冲洗器具冲洗的女性,发生宫外孕的危险性是从不做女性私处冲洗者的3~4倍。此外,不当的女性私处冲洗还可能成为输卵管炎和盆腔炎的诱因。

5.经期不行房

虽然有规律的同房有助于受孕,然而约80%的不孕女性的血清中发现有ASAb抗体。这是因为经期生殖道粘膜处于损伤状态,如果行房容易使精子与免疫细胞接触,产生ASAb抗体,从而使射入体内的精子凝集而失去活力。

6.别懒于运动

运动是细水长流的功课,长期久坐会导致淋巴或血行性栓塞,使输卵管不通。所以专家建议,有孕育计划的女性每天应保持30分钟左右的运动。其次,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孕资源,不要因反复流产而透支孕力。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