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疾病百科 > 糖尿病患者怎样服药健康合理?糖尿病患者有哪些常见服药误区[图]

糖尿病患者怎样服药健康合理?糖尿病患者有哪些常见服药误区[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5 17:58 糖尿病降糖药降血糖

糖尿病病患者总是为了自己的血糖水平担心这,高了的时候要降血糖,低了的时候要补充糖,很多糖尿病患者降低糖的水平都是依靠药物来进行,但是服用药物也是很谨慎的一件事,不小心会弄巧成拙,那么,糖尿病患者怎样服药健康合理?糖尿病患者有哪些常见服药误区。

糖尿病患者怎样服药健康合理?糖尿病患者有哪些常见服药误区(1)

1、降糖药服用误区

误区一好医生啥病都能看,没必要说的太清楚

许多病人错误地认为,好医生应该像传说中的老中医那样,看一眼就能知道啥病情。事实上,病情描述对诊治方案至关重要。医生根据你的患病时间、症状,正在服用的降糖药物、服用的时间、剂量,近期的血糖变化等详尽描述,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以及后续方案调整。因此,糖尿病友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详细记录病情的点滴变化。最好做一个表格,明确标示时间、血糖、服用药物情况,为医生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误区二别人用效果好、价格高的药物就是好药

胰岛素分泌不足与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大环节,因此,口服降糖药主要解决的就是这两个问题。发病年龄、病程、身高、体重以及其他疾病的病史的不同,需要患者服用不同类型的降糖药物。有些患者,每次见到有新药就想去试,频繁换药;有些患者喜欢跟风,看见别人用某种药效果好,也去试用。大多口服降糖药的降糖作用都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用药后常常要观察一段时间。频繁换药难以达到药物的最大降糖效果。理想的办法是根据血糖水平,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降糖药物。另外,糖尿病患者的头脑中似乎都有这样一个“共识”:价格越贵的药物降糖效果越明显,进口药一定比国产的好。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药物的价格不能作为选择用药的依据。

误区三一种药物降糖效果不好,就用两种

不少患者认为,服用一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好,就联合两种、三种甚至四种口服降糖药物一起服用,以达到一个“累加效应”。殊不知盲目联合用药,不但不能增加药效反而使药物的“副作用”累加。临床上主张的药物联合应用原则一般是:同一类药的不同药物之间避免同时应用;不同类型的药物可以两种或三种联用;胰岛素可与任何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同用。不同类型药物的降糖机制不同,合用可起到药效互补的作用,从而通过不同途径发挥更大的降糖作用。

误区四没必要总看医生,感觉正常就可以

不少患者不去医院定期检查,习惯根据自身感觉来判断血糖控制的好坏,认为只要按时用药,没有明显的不适就是病情得到了控制;有的患者降糖治疗方案数月、数年甚至十几年不变。定期监测各项指标,除了可以了解病情的控制的情况以及临床的治疗效果,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还可以发现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问题;更能及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在糖尿病治疗中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的慢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不同个体的糖尿病、发病的不同阶段以及伴有的其他疾病或并发症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配合病情监测、运动疗法、饮食控制和健康教育等基础措施。

误区五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就可以停药

就目前治疗水平来看,糖尿病尚无法根治,某些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生活干预,临床症状暂时消失,甚至不用药也可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患者就会以为自己已经治愈而轻易中断治疗,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有类似经历的患者会发现,用不了多久,血糖的水平又会“起伏不定”。这是因为血糖水平转为正常是药物治疗和生活干预协同作战的结果,并没有去除病因。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也只有如此,糖尿病患者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健康。

2、糖尿病日常调理

胰岛素促泌剂

又分为两类:

磺脲类(SUs):第一代药物有甲苯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等。第二代药物有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哒,控释片为瑞易宁)、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波脲(克糖利)和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美脲(伊瑞、亚莫利)等。

降糖原理: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产生和释放胰岛素来降糖。

此类药物的服用时间在餐前半小时,对餐后血糖的降糖效果优于进餐时或餐后服药。一般每日服药2~3次,其降糖作用不依赖血糖浓度,故应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但此作用有赖于机体尚存一定数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因此应用磺脲类的前提是β细胞有一定功能。

格列吡嗪:该药物口服吸收快而完全,3分钟后可使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1~2小时达高峰,作用持续时间可达12~24小时,半衰期为3~6小时。用法:每日2~3次,餐前口服。

格列齐特:口服后从胃肠道迅速吸收,血浆浓度高峰在服药后2~6小时,体内蛋白结合率为94.2%,半衰期为12小时,作用持续时间可达12~24小时。达美康适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而且其发生低血糖的情况较少。用法:每日1~2次,一般早、晚餐前服用。

格列喹酮:主要特点是口服后吸收,2~3小时出现血浆浓度高峰,8~10小时后血中几乎测不出。代谢产物95%从胆道经肠随粪便排出,仅有5%从肾脏排出。因此,糖适平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伴轻、中度肾功能减退者。用法:每日2~3次,餐前口服。

格列吡嗪控释片:为控释片,一般每日一次,早餐前服用,不可将药片掰开。口服3小时起效,6~12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服药5天后,血糖浓度达稳定状态。

格列美脲:是目前最新一代的磺脲类药物。对不同血糖浓度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反应速度快,能够高效而持久地发挥降糖作用。格列美脲还可以根据血糖的水平调节胰岛素释放。在节省胰岛素释放的同时有效地降低血糖,低血糖的发生率极低。同时避免了体重增加。另外,格列美脲对心血管的影响也较小。可以每日1次给药,服用方便,适宜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和那格列奈(唐力)。

降糖原理:与磺脲类类似,也作用在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产生和释放,但结合位点与磺脲类不同。其降糖作用快而短,模拟胰岛生理性分泌,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尤其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每日2~3次,进餐前或进餐时口服,无须餐前半小时,不进餐不服药。

瑞格列奈:为苯甲酸衍生物,于餐前口服,不进餐不服药。

那格列奈:为D-苯丙氨酸衍生物,其作用有赖于血糖水平,故低血糖发生率低。

双胍类

降糖灵(苯乙双胍)国外现已淘汰,主要为二甲双胍(迪化唐锭、格华止、美迪康等)。

降糖原理:该类药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提高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通过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降低过高的肝葡萄糖输出;降低脂肪酸氧化率;提高葡萄糖的运转能力;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该类药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本药物,尤其对于肥胖者为首选。对血糖在正常范围者无降糖作用,单独用药不引起低血糖,与磺脲类合用则可增强其降血糖作用。该类药物无肝肾损害,长期应用安全可靠。禁用于酮症酸中毒,也不宜用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故应餐后立即服药或餐中服药,并以小剂量(半片,0.25克/次)起量,可减轻不良反应,一般每日服药2~3次。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主要包括卡波糖(拜唐苹),伏格列波糖(倍欣)。

降糖原理:食物中淀粉、糊精和双糖(如蔗糖)的吸收需要小肠粘膜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就是抑制这一类酶,可延迟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第一线药物,尤其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或不太高)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

可单独用药或与磺脲类、双胍类合用。2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助于降低餐后高血糖。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或腹泻,经治疗一个时期后可减轻。单用本药不引起低血糖,但如与磺脲类或胰岛素合用,仍可发生低血糖,且一旦发生,应直接应用葡萄糖处理,进食双糖或淀粉类食物无效。本药在肠道吸收甚微,故无全身不良反应,但对肝、肾功能不全者仍应慎用。不宜用于有胃肠功能紊乱者,也不宜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

服用方法是进餐时与第一口食物嚼碎后服用。饮食成分中应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否则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不能发挥作用。

阿卡波糖:主要通过抑制α-淀粉酶(在降解大分子多糖中起重要作用的酶)起作用,每次50毫克(最大剂量可增加到100毫克),每日3次。

伏格列波糖:主要通过抑制麦芽糖酶和蔗糖酶起作用,每次0.2毫克,每日3次。

胰岛素增敏剂

为噻唑烷二酮类,包括罗格列酮(文迪雅、太罗)、吡格列酮(艾汀)等。

降糖原理:提高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故为胰岛素增敏剂。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早期应用此类药物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病情。可单独或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胰岛素抵抗明显者。但不宜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

服药时间大约在每天同一时间,与是否进餐无关。本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有心力衰竭倾向或肝病者慎用。用药前和用药中应监测肝功能,如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3倍,则不用或停用。

首个制剂曲格列酮因有肝损害不良反应已停止使用。现在有两种制剂:

罗格列酮:用量为4~8毫克/天,每日1次或分2次口服。

吡格列酮:用量为15~30毫克/天,口服每日1次。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