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女性 > 孕期保健怎么做?准妈妈怎么做好孕期保健?[图]

孕期保健怎么做?准妈妈怎么做好孕期保健?[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5 19:44 孕期保健怀孕安胎

很多第一次怀孕的妈妈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担心胎儿发育不正常,又怕自己的某些行为对孩子有不利的影响,其实孕期的保健是有很多要注意的,想要孩子发育得更好更健康从衣食住行都要注意,那孕期保健怎么做?准妈妈怎么做好孕期保健?

孕期保健怎么做?准妈妈怎么做好孕期保健?(1)

1、孕期妈妈的注意事项

在饮食方面,有哪些是怀孕前不能吃或应少吃的?比如我们特别关心的喝酒、抽烟还有喝咖啡?

烟酒是怀孕期间需要控制的最重要的事情了,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就要避免二手烟、烈酒、咖啡、可乐等,偶尔少量的暴露影响不是太大,但还是要尽量避免。

此外,大家较易忽略的是饮食习惯是否合理健康。建议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将体重控制住,超重的话会增加妊娠困难,怀孕后更易并发妊娠期糖尿病等,建议妊娠前应适当控制体重。

现在大家对染发、烫发、装修材料等含有化学物质的东西也很紧张,请问孕前要避免吗?辐射方面呢?

一般不主张怀孕后去染发、烫发,但是,怀孕前刚染过发或者烫发不必过于紧张。因为人体的排泄功能有清除化学物质的能力,一般染发和烫发剂中包含的化学物质很快会被排出体外。当然,最好选择相对安全的染烫发产品。关于装修,我认为,大家首先要选择环保系数高的装修材料,装修完别着急搬进去,先开窗通风两个月。

辐射问题也是孕妇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常常有很多孕妇会买防辐射装防止电脑、手机等带来的辐射,但是你不知道的是电脑、手机并没有科学的研究证实,会影响胎儿健康,所以不必太紧张。而长期在辐射环境工作的人就必须加强防护了。

请问药物方面,有没有禁忌呢?有没有什么疾病是不能怀孕的呢?

对于多数人来说,因感冒、发烧等常见问题偶尔吃药,并不会对胎儿的健康发育产生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处于一些疾病急性期的患者,如心肌炎、红斑狼疮处于“活动期”,最好先别怀孕,等疾病控制后再妊娠。慢性病患者在怀孕前,最好咨询相关医生,并提前做好准备,如糖尿病、高血压、甲亢、甲减等。

在这里,我最想提醒两类慢性病患者。第一类是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会对胎儿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打算怀孕前最好换成其他类型降压药物;第二类是糖尿病患者。妊娠前和妊娠早期,高血糖会导致流产、胎儿畸形等问题。如果孕前不控制好血糖,等到发现怀孕再控制,就错过最佳时机了。不少口服降糖药物会影响胎儿健康,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准备怀孕时最好采用注射胰岛素的降糖方式。

听说孕期如果感染风疹特别可怕,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安全预防风疹呢?

孕期预防风疹非常重要。由于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很容易增加胎儿畸形和流产发生,所以,有条件者在怀孕前可以到医院检查是否感染过风疹(也就是有无这方面的免疫力),如果没有,可以在怀孕前注射风疹疫苗,一个月后再怀孕为妥。不过风疹疫苗注射后不足一个月怀孕者,也尚未发现胎儿畸形的案例。

每一对父母都希望拥有一个健康的Baby,所以对孕期的保健方面问题特别的关注。这种心情相信所有人都很了解,但是日常生活中也不必过分的紧张,要时刻记住,拥有一个好的心情也生出是一个健康宝宝的最关键问题。

2、孕期女性该怎么用药

1、孕早期禁止用药。

非病情必需,能不用的药或暂时可停用的药物,尽量避免在妊娠早期使用。

2、用药前详细阅读说明书。

用药前应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尽量不用“孕产妇慎用”和“孕产妇禁忌”的药。

3、尽量减少用药剂量和使用时间。

应按照最少有效剂量、最短有效疗程使用,避免盲目大剂量、长时间使用,避免联合用药。

4、禁止随意乱用药。

孕妇不要随便使用非处方药,一切用药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当药物有相同或类似的效果时,应选择对胚胎、胎儿危害小的药物。

5、选择药物要慎重。

如可以局部用药有效的,应避免全身用药;如母亲的疾病使胎儿染病时,应选用胎儿、羊水的药物浓度与母体的药物浓度相接近的安全的药物,母子同治。

6、结合孕周期用药原则。

用药必须注意孕周,严格掌握剂量、持续时间。坚持合理用药,病情控制后及时停药。近临产期或分娩期用药时,要考虑药物通过胎盘而对生产时的胎儿及出生后的新生儿的影响。

7、避免不确定的药物的使用。

避免使用广告药品或不了解的新药,或者听信“偏方、秘方”等随意用药。应使用多年广泛应用于孕妇的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尚难确定对胚胎、胎儿、新生儿有无不良影响的药物,仅有理论上评价的药物慎用。

8、药物检测后使用。

可以通过DNA检测技术来区别、掌握在此期间能够安全使用何种药物,这种用药方法也相对安全,但是检测技术费用高,最好的方法是女性在孕期过程中少用药,即使是有些小病痛,也可以通过多喝开水等方式来缓解治疗。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