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疾病百科 > 缓解痛经有哪些食谱?有效缓解痛经的食谱有哪些?[图]

缓解痛经有哪些食谱?有效缓解痛经的食谱有哪些?[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6 11:46 痛经月经经期

很多女性在经期的时候都会有痛经的症状,痛经的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只是轻微的痛经,但是还有些人是非常严重的,会影响到正常的活动,需要及时缓解,饮食可以帮助缓解痛经,那么缓解痛经有哪些食谱?有效缓解痛经的食谱有哪些?

缓解痛经有哪些食谱?有效缓解痛经的食谱有哪些?(1)

1、缓解痛经的食谱

食疗一:椒附炖猪肚

做法:将附子2克、川椒2克研末。猪肚150克洗净,装入药末、粳米30克及适量的葱,扎口入锅中,加水适量,微火煮至猪肚烂熟。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温经散寒止痛。

食疗二:益母草煮鸡蛋

做法:取鸡蛋2个,益母草30克,元胡15克,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

用法:去药渣,吃蛋喝汤。经前1-2天开始服,每日1剂,连服5-7天。

功效:行气、养血、活血、去淤、止痛。

食疗三:姜艾鸡蛋

做法:将艾叶9克切断,生姜15克拍碎,与鸡蛋2个一起放入锅中,加水300毫升同煮,蛋去壳,复入原汁中烧煮5分钟。

用法:趁热饮汤吃蛋,每日1次,5日为1个疗程。行经前3日服用。

功效:温经散寒止痛。

食疗四:黄芪炖乌鸡

做法:黄芪100克切段后放入乌骨鸡(约1000克)鸡腹内,鸡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后,改用文火,待鸡熟烂,加盐调味。

用法:以上为5日量。月经前3日食用。

功效:益气养血,调经。

食疗五:当归茶

做法:取当归6克,川芎2克。沸水冲泡代茶。

用法:代茶饮。

功效:补血活血,适用于经期腹痛、体质虚弱者。

2、缓解痛经的方法

1、为了缓解痛经,痛经患者平时饮食应多样化:女性不要偏食,要吃一些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少吃过甜或咸的食物,因为它们会使你胀气并且行动迟缓,应多吃蔬菜、水果、鸡肉、鱼肉,并尽量多餐。

2、多吃维E丰富的食物:出现痛经后可以通过补充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适当饮酒和对证进行食物调理来缓解疼痛。维生素E有维持生殖器官正常机能和肌肉代谢的作用,其含量高的食物有谷胚、麦胚、蛋黄、豆类、硬果、叶菜、花生油、香油等,痛经患者应多吃些此类食物。

3、喝酸奶以及牛奶:酸奶或者是牛奶中大量钙,具有平稳神经,促进体内电离子平衡作用,女性在生理期的时候,子宫肌肉处于过度收缩,会引发疼痛。因此多喝酸奶或者是牛奶,可有效减轻月经经期疼痛。

4、揉揉肚子来缓解:此外,还可以通过按摩来缓解。痛经者取仰卧位,先以手掌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在小腹部摩腹,约10分钟,频率为100-200次/分钟。然后以食指或中指按揉气海穴、关元穴,每穴约5分钟。经过20分钟治疗,局部可产生温热感,疼痛即可缓解。

5、热敷疗法:一般我们出现痛经的时候,都会找一个热水袋装满热水让在疼痛的肚子上,这样可以缓解痛经,或者是躺床上用加热毯垫身下等加热方法来缓解痛经!专家指出,用热毛毯、热水袋进行痛经治疗,已经有好几代人历史了,效果非常不错。现在可以用暖宝宝,促进腹部血液循环;有效缓解或减轻女性经期的腹痛,腰骶酸痛。

6、多吃素:研究发现,蔬菜、豆类等低脂肪饮食,可改变体内调节性激素的结合球蛋白,进而减少引发痛经的物质合成。特别是大豆,富含一种植物性的雌激素,抑制痛经的效果最为显着。此外,一些适合在来月经时吃的维生素,也有帮助减少痛经的效果。

7、喝热红糖水:热红糖水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因此,经期喝点热的红糖水可让使身体温暖,增加能量,活络气血,月经就会排得较为顺畅,可以有效缓解痛经。

8、经常参加运动:适量的运动能有效缓解痛经。尤其是在月经来临前夕,如果进行一些例如匀速慢步走路或其它适度的运动,月经期间的不适症状将大大缓解。瑜伽可以使人的身心放松,因此女性还可以通过练习一些瑜伽操来达到缓和痛经的作用。最简单的如如弯膝跪下,然后坐在脚跟上,前额贴地,双臂靠着身体两侧伸直。保持这个姿势直至不适感消失。

9、经前泡脚:泡脚除了可以缓解疲劳、疏通经脉外,还有助于女性预防寒性痛经,你可能不知道,对于预防痛经,经期头痛等经期不适来说,泡脚也是不错的选择。取艾叶30克、生姜100克、白酒100毫升。将艾叶和生姜洗净,生姜切成厚片,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放进沐足器中,倒入白酒,先熏蒸后泡足。熏蒸水的温度应在90℃左右,待水温下降至40℃左右时,再将双脚浸于水中,泡脚的同时按揉搓足心涌泉穴、足趾、足跟部。每晚1次,每次20~30分钟。于经前7天开始泡脚,至月经结束。此方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效果,适合月经期及经行前后下腹疼痛,痛及腰骶部,畏寒肢冷,恶心头晕,经色紫暗者。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