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男性 > 做梦遗精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做梦会发生遗精?[图]

做梦遗精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做梦会发生遗精?[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6 15:28 遗精精子精液

对于很多男性来说,对于遗精并不陌生,有时候早上醒来就会发现自己遗精了,遗精的现象很普遍,有些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也有些可能是一些疾病导致的遗精,那么做梦遗精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做梦会发生遗精?下面为大家介绍。

做梦遗精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做梦会发生遗精?(1)

1、做梦遗精的原因

1、做梦遗精的原因

在睡眠做梦时遗精,称为梦遗;在清醒时遗精,称为滑精。俗话说:“满则溢”。精液时刻产生,贮满时,就通过遗精的方式排出体外。

做梦遗精不只是和所做的梦境有关系,可能与大家睡觉的姿势和手淫也是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只要大家可以加强自我控制,做梦遗精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色情梦易引发遗精。

此外,部分梦遗患者可能是因为饮食不节,爱吃甘肥辛辣之物,而导致体内蕴湿生热,后因湿热下移而又使精室不宁,从而引起梦遗。

2、女人也会做梦遗精吗

女性梦遗又称妇女夜间高潮,它是指妇女在睡梦中身体肌肉紧张,发生女性私处勃起和性器官区域的肌肉强烈收缩,从子宫颈和女性私处分泌出黏性液体。当然,这种“湿梦”和男人梦遗一样,是一种身体对于自身性能力是否能够正常运作的自我测试。

经常做“湿梦”,不代表女人单身,不代表性饥渴,也不代表对眼下的性生活不满意。而是妇女夜间高潮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对以后的生育没有任何的影响。

3、男人遗精正常吗

男人遗精是否正常没有绝对说法,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遗精又分为生理性遗精和病理性遗精:

3.1、生理性遗精属于正常的

生理性遗精看做是男性一种正常的生理行为,它一般发生在青少年发育时期。这个时期生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睾丸、精索、精囊、前列腺等附属器官,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精液,当精液贮存在附睾中达到一定的量时,在适当的性刺激下即可将无意识地排出体外。

3.2、病理性遗精不属于正常

病理性遗精往往是由于男性体内的生殖器系统受到损害后,使性神经中枢异常刺激而产生的精液自溢的一种病症。这种身体器官的器质性病变需要经医院检查确诊后才能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2、遗精会影响生育能力吗

精液本身由精子及副性腺的分泌物构成,其物质基础与身体其他成分相似,主要成分是水,并含有少量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每次遗出的精液量也只有3~4ml,因此损伤的营养是微不足道的,不会损害健康。

一般情况下的遗精是正常的,而如果是病态的已经就需要注意了。真正的病态性遗精是指一周数次或一夜数次遗精,清醒状态下因性意念发生遗精,或有正常性生活的情况下仍然经常遗精的状态。

遗精只要不是频繁发生,对健康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如果遗精过于频繁,比如1~2天就有1次,或者一有性冲动就排精,那就是病态了。若频繁遗精并伴有阳痿或早泄者,常因精液质量下降或性功能障碍而造成不育。

3、遗精严重应怎么治疗

1、勿把生理现象视为疾病,增加精神负担。成年人未婚或婚后久别1-2周出现一次滑精,滑精后并无不适,这是生理现象。千万不要为此忧心忡忡,背上思想包袱,自寻烦恼。

2、坐在床上做收缩肛门的动作,酷似强忍大便的样子,每晚睡前进行,每次可收缩48~64次。收缩时吸气,放松时呼气,动作宜柔和、缓慢而富有节奏,用力均匀。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必有效果。

3、消除杂念。不看色情书画、录像、电影、电视,戒除手淫。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体力劳动和文娱活动,增强体质,陶冶情操。

4、慎起居。少进烟、酒、茶、咖啡、葱蒜辛辣等刺激性物品。不用烫水洗澡,睡时宜屈膝侧卧位,被褥不宜过厚,内裤不宜过紧。

5、滑精发生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关检查,找出致病原因,及时治疗。

4、如何缓解男性遗精

1.静力半蹲站桩法

挺胸直腰,屈膝作1/4蹲(大腿小腿弯曲度为120~140度左右),头颈挺直,眼视前方,双臂向前平举,两膝在保持姿势不变的情况下,尽力向内侧夹,使腿部、下腹部、臀部保持高度紧张,持续半分钟后走动几步,让肌肉放松后再做。如此反复进行,次数自定。每天早晨各做一回。随着腿力的增强,持续时间可逐渐延长,重复次数亦可逐渐增加。

2.仰卧收腹臂腿上举法

取仰卧位,两臂伸直在头后,然后上举两腿同时迅速上举两臂,使双手和两足尖在腹部上方互相接触,上举时吸气,还原时呼气。每天早晚可各进行一次,每次可做24~32下。随着腹肌力量的增强,上述动作重复次数可逐渐增加。

3.自我按摩法

用双手手指分别依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反复轻轻按摩丹田穴(腹部脐下方2指)和肾俞穴(腰部最细处的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指处),通过按摩这两个穴位,可以帮助调整和改善性的功能。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