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美容 > 护肤养颜 > 脸上为什么会有红血丝?红血丝形成的原因[图]

脸上为什么会有红血丝?红血丝形成的原因[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6 20:54 脸部皮肤护肤过敏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皮肤肤质可能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的皮肤可能会比较细腻,而有的人可能皮肤角质层会比较薄,这样就会有一个症状,就是脸上长红血丝,很多脸上有红血丝的人皮肤都会比较敏感。那么一般为什么脸上会长红血丝呢?

脸上为什么会有红血丝?红血丝形成的原因(1)

1、先天因素

形成红血丝的原因很多,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红血丝生成原因尚不明确,多与遗传或者先天性血管发育障碍有关,有一些具有家族史,常见的有鲜红斑痣。

2、后天因素

继发性的红血丝多由后天因素造成,多由一些已知的疾病,或者引发的并发症引起毛细血管破裂而造成红血丝,也有因为外界因素的诱发,长期使用药物,都会导致皮肤受损,角质层变薄,变脆弱而造成。

3、身体因素

内因:与内分泌有关敏感性皮肤,脂溢性皮炎,酒糟鼻,激素依赖性皮炎,皮肤光老化等都是常见长红血丝的皮肤。

外因:大量使用含有辛辣刺激的食物、长期烟酒等,过度疲劳和有偏食的习惯,处于寒冷,风沙,空气干燥,阳光暴晒等环境中会使面部毛细血管反复扩张,收缩,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引起毛细血管持续扩张,如高原气候引起的“高原红”。

4、化学因素

主要与化妆品使用不当,化学换肤或者局部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有关,这些可能使脸部皮肤的屏障功能降低,角质受损变薄,皮肤受到刺激就会有强烈的反应,血管会呈现反复瘀血状态,造成血管迂回扩张,形成红血丝。

5、红血丝的表现症状

红血丝在医学上常称为毛细血管扩张,是皮肤的毛细血管因某种原因持续扩张造成的,通常表现为面部暗红色或红色斑点,点状,线状或星芒状,呈局部或广泛分布,可以表现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偶尔会有灼热感和刺痛感。

6、有红血丝怎么办

1、外出时最好做好防晒护理,切勿暴晒,不要自己处于紫外线强的地方,避免让肌肤冷热交替。

2、选择合适自己的正规化妆品,晚上使用乳液后,用双手由外向内轻轻搓揉两颊至脸部皮肤微微发热,能良性刺激皮肤,皮肤的抵抗力增强,还可以活血化瘀,促进红血丝的吸收。

3、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外援性刺激加重已经形成的红血丝,饮食要清淡,切记辛辣,少吃刺激性食物,红血丝很严重的,液氮冷冻,激光,光子及E光技术都对治疗红血丝有一定疗效。

7、饮食调理

1、喝豆浆

脸上有红血丝的MM可以通过喝豆浆改善脸上红血丝,而豆浆最好是自己打制的,豆浆主要是大豆制成,大豆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E可以增强皮肤细胞的抵抗能力,细胞的抵抗能力增强,脸上的红血丝也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2、吃猪蹄

猪蹄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能够使皮肤细胞变得饱满,从而恢复细胞弹性以及光泽,从而修复受损的皮肤细胞。补充胶原蛋白含量高的食物也是改善脸上红血丝的方法。但是必须注意的一点的是,在烹饪猪蹄的时候一定采取炖的方式,禁止放辣椒等辛辣食物,否则对于红血丝的妹纸来说就是无用功。

3、吃蜂蜜

脸上有红血丝可以通过吃蜂蜜改善红血丝的症状,这是因为蜂蜜中含有大量细胞需要的氨基酸、维生素以及糖类,这些成分可以有效修复皮肤的受损细胞,吃蜂蜜的时间最好是早上起床的时候,在一大杯水中加入一勺蜂蜜,不仅可以修复受损细胞还可以滋润肠胃,从而达到排毒的效果。

4、吃番茄

也是属于比较凉性的蔬果,所以可以清热,对于火气大、口干舌燥有很显著的改善功效。它的维生素C含量也很丰富,所以对于养颜美容也很有用,它的铁质含量也很丰富,所以可以预防贫血。可以给皮肤补充营养,让皮肤自我修复,淡化红血丝。

5、吃葡萄

葡萄含有丰富的铁质,所以是很好的补血水果,尤其它酸酸甜甜的滋味,很受女生们的欢迎。它有助于新陈代谢,所以可以替你做养颜美容的工作哦!而且葡萄的水分很充沛,有利尿的功用,味道也很好,对改善红血丝也有很大的帮助。

6、吃芒果

芒果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与维生素A,还有一种独特的酶,可刺激皮肤细胞的活力,促进细胞新生,增加胶原蛋白的弹性,增加毛细血管的收缩能力,有效减少红血丝。

7、吃柑橘

柑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与柠檬酸,可增加细胞的活力,并提高肌肤抵抗力,增强肌肤的耐受力,有助于消除红血丝。

8、吃红枣

鲜枣的营养非常丰富,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矿物质,可有效提高肌肤的抗氧化能力,并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有效改善红血丝。

9、猕猴桃

猕猴桃所含有维生素C是百果之冠,还含有天然的血清促进素与肌醇,可提高肌肤抗氧化,并镇静肌肤,有效淡化红血丝。红血丝肌肤的保养,日常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增加肌肤的抵抗力,改善红血丝。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