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健康养生 > 日常急救知识大全 急救小常识[图]

日常急救知识大全 急救小常识[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8 18:44 急救健康疾病

人的生命是十分脆弱的,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意外,所以我们要多学习一些急救的知识,以免在遇到意外伤害时不知所措。生活中常见的伤害有烧伤、烫伤、中暑、食物中毒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临这些处境,并且如何进行急救呢?。

日常急救知识大全 急救小常识(1)

1、8种常见急救法

1.烧伤

烧伤的严重程度、烧伤面积及位置决定具体治疗方法。若出现三度烧伤(皮肤焦黑色或干白)且烧伤面积大于3英寸(约合7.6厘米),或烧伤发生在手、脚、脸、腹股沟、臀部、大关节位置,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烧伤程度较轻时,可用凉水冲患处10~15分钟。然后,用无菌纱布松松地覆盖伤口。不要使用冰块或涂抹软膏,不要刺破水泡。

2.割伤

割伤发生后,首先应用一块干净的纱布直接持续按压住伤口。按压大约30分钟后依然流血不止,应立即就医。止血后可用清水清洗创口,但不要用肥皂水。然后,用创可贴或干净绷带包扎伤口,创可贴或绷带一旦弄潮或变脏,应立即更换。如果切口较深或者成锯齿状,应请专业医生处理。

3.冻伤

冻伤症状包括麻木、肿胀、刺痛、疼痛或出现类似烫伤的水泡。出现冻伤应立即进入室内,去除患处冷湿衣物。用温水浸泡冻伤处(切勿擦揉),直到皮肤变软,感觉恢复。可考虑用消毒绷带包扎患处,注意是否出现低体温症症状。为保险起见,最好立即就医。冻伤处变色、变硬或感觉丧失时,这一点尤其重要。

4.中暑

首先应了解如何预防中暑及恶心、头痛和头晕等中暑症状。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到阴凉处,如果在室内可站在风扇前吹一吹,或者将四肢浸入冷水中。如果30分钟之后依然感到不舒服,最好看医生。

5.窒息

异物卡喉时,患者会不自觉地双手托住喉咙部位,痛苦不堪。窒息的其他迹象包括:呼吸困难、无法说话或咳嗽、皮肤嘴唇和指甲失色,严重时甚至不省人事。发现此类症状,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或就医。

6.食物中毒

出现食物中毒症状或者误食化学品时,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切勿自行乱服药物,应及时进行催吐,如果中毒者意识不清,则应帮助其催吐。了解与病人一同进餐的人有无异常,并告知医生。

7.卒中

辛辛那提大学科学家创建的卒中急救“FAST原则”简单易行。FAST四个字母分别代面部(Face)、手臂(Arm)、言语(Speech)和时间(Time)。具体为:脸部下垂或麻木(让其微笑时,面部不对称),俗称口角歪斜、口眼歪斜、嘴歪了等;手臂麻木或无力(看患者是否可举得起双臂);言语能力困难(患者是否可以流利、清晰地说话,有无语言功能障碍);如果卒中患者能够在3小时内得到及时救治,大脑受损的概率就会降低。发现以上任何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8.心脏病

心脏病发作症状不一定总是很明显。除了胸痛,胸闷不适、感觉胸口压着重物或有压榨感、上半身不适、呼吸困难、出一身冷汗、乏力、恶心或突然头晕等都可能是心脏病症状。发现此类症状,应先拨打急救电话,然后让患者咀嚼、吞服一片阿司匹林。

2、家庭急救要注意

戒因小失大

当遇到急重病人时,首先应着眼于有无生命活动体征,知道现场急救时必须对病人作哪些初步检查,看病人是否还有心跳和呼吸,瞳孔是否散大,如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则应马上作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戒自作主张乱处理

如敌敌畏、敌百虫中毒时,忌用热水及酒精擦洗,而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清洁水洗干净;小而深的伤口切忌草率包扎,以免引起破伤风;腹部内脏受伤脱出,切戒还纳腹部,而应用干净纱布覆盖,以免继发感染等。

戒随意搬动

万一发生意外时,病属往往心情紧张,乱叫病人姓名或称呼,猛推猛摇病人,其实,宁可原地救治,切忌随意搬动,特别是骨折、脑出血、颅脑外伤病人更忌搬动。

戒舍近就远

抢救伤病之时,时间就是生命,应该就近送医院,特别是当伤病员心跳呼吸濒临停止时,更不该远送。

戒滥进饮料

不少人误以为给病人喝点热茶热水会缓解病情,实际上毫无必要。

戒乱用药

不少家庭都有些备用药,但是使用药物的知识却有限,切勿乱用。如急性腹痛者,由于过量服用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的判断,此时不应也不准乱给患者服止痛药。

戒惊慌失措

遇事慌张,于事无补,如慌慌张张用手去拉触电者,只能连自己也触电。此时应首先切断电源,用木棍、竹竿等绝缘物将病人离开电线,方可进行急救。

戒一律平卧

并非急重病人都要平卧,至于以什么体位最好应该根据病情来决定,可以让病人选择最舒适的体位。如失去意识的病人让其平卧,头偏向一侧;急性腹痛者可让其屈膝以减轻疼痛;脑出血病人则让其平卧,但可取头高脚低体位;心脏性喘息者,可让其坐着,略靠在椅子上。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