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中医理论 > 足跟痛是怎么回事?足跟痛的治疗方法[图]

足跟痛是怎么回事?足跟痛的治疗方法[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2-02 20:01 中医按摩足跟痛

有时候,在走了很长一段路以后,脚足跟也会有痛感,脚足跟为什么会痛呢?中医讲痛则不通,说明脚足跟部分有血瘀了,长期的脚足跟痛会严重影响人的活动力,这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可以做下按摩,脚足跟痛按摩哪些穴位呢?

足跟痛是怎么回事?足跟痛的治疗方法(1)

1、脚足跟痛按摩穴位

1.太溪穴

太溪穴在内踝尖的正后方,内踝尖和足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全身的第一大补药,作为肾经的原穴,太溪穴可以补肾,治疗肾虚引起的足跟痛。

2.昆仑穴

昆仑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在足外踝后0.5寸,外踝尖和足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胜玉歌》中写道:“踝跟骨痛灸昆仑”。昆仑穴是治疗足跟痛的要穴,足跟痛患者昆仑穴附近的压痛感比较明显,有的人会出现小筋结。

3.水泉穴

水泉穴在脚的内侧,内踝后下方,足跟骨结节内侧的凹陷处,在太溪穴下1寸的位置,和太溪穴在同一垂直线上。

4.涌泉穴

涌泉穴在脚心上,但不是脚的正中点。脚指使劲一蹬,把脚掌翻过来看,会看到脚掌偏上方的位置有一个人字纹,涌泉穴正在“人”字一撇一捺的交点处,是补肾的重要穴位。

有足跟痛毛病的人可以在这些穴位进行按摩,也可以艾灸。足跟痛表面是小病,但足跟痛的人一般都是肾精大亏,最好配合黑芝麻、黑豆、核桃、花生、黑米、山药、板栗、小米、羊肉、海参、甲鱼等补肾的食物。食补加按摩,可以让足跟痛的症状缓解,甚至痊愈。

2、足跟痛的原因

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 。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 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

3、如何预防足跟疼

第一:选择穿轻软合适的鞋子使用海绵跟垫,减轻足跟压力,防止跟骨损伤。

第二:应当防止过度负重及用力,包括控制体重,避免重体力活动。

第三:坚持足部锻炼,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力,如赤脚在沙地上行走。

第四:坚持每晚用温水泡脚30分钟左右,或者给足部做简单的按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怎样减轻足跟痛

足跟痛不是很厉害时,常用热水洗洗脚就会好转。还可以采用局部热敷、按摩、烤电、艾炙等方法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较重的,可以用活血化淤的中草药泡洗。

比如每晚用热水加食醋或丹参、红花煎汤泡足,或用跟痛散调药外敷。也可口服补益肝肾,舒筋通络的中药。症状严重者,可以请医生在疼痛点周围局部注射强地松龙配利多卡因,它能完全阻断痛感,扩张局部血管,改善病灶的血供,对足跟痛疗效很好。一般每周1次,3~4次即可消炎止痛。

也可以尝试新疗法——跟骨减压术、体外震波、铍针、小针刀治疗,对于症状特别顽固、经久不愈的跟痛症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手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应谨慎采用。

5、缓解足跟痛锻炼3式

练习1:

身体前倾面对墙壁,双手伸直平推墙壁,有疼痛的下肢膝关节向后绷直,另一个膝关节向前呈弓步。屈肘,增大身体前倾,保持后膝绷直和足跟触地,这时会感到跟腱和足底韧带受到牵拉,保持牵拉感10秒,然后放松,重复20次,每天4~5次。如双足都有疼痛,可交换双足位置进行,按照相同方法练习。

练习2:

双手扶着桌子,上身前倾,双足前后错立,重心放在位置靠后的腿上,抓牢前方支撑物,屈双膝下蹲,保持双脚足跟触地,保持牵拉感10秒,然后放松,重复20次。如双足都有疼痛,可交换双足位置进行,按照相同方法练习。

练习3:

双足前部站在楼梯最下方的台阶上,身体保持直立,面向楼梯,手握护栏保持身体平衡,足跟悬空,逐渐放松小腿肌肉,使足跟尽可能放低,感到小腿肌肉、跟腱和足底韧带受到牵拉,保持牵拉感10秒,然后放松,重复20次。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