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疾病百科 > 糖尿病的患病征兆是怎样的?怎样做可以预防糖尿病[图]

糖尿病的患病征兆是怎样的?怎样做可以预防糖尿病[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5 15:41 糖尿病胰岛素血糖

据调查了解,大概有多大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们在糖尿病已经发作的时候,还不知哦到自己已经患上糖尿病了,糖尿病患者其实主要是体内的血糖过高从而影响了胰岛素的分泌,然后引发其他的器官功能出现问题,那么,糖尿病的患病征兆是怎样的?怎样做可以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的患病征兆是怎样的?怎样做可以预防糖尿病(1)

1、糖尿病的发病征兆

1。多尿。糖尿病患者机体内食物转化为糖的效率下降,导致血液中糖含量升高。身体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糖分,致使尿量明显增多。

2。口渴。排尿增加会导致口干舌燥,这时不要用含糖饮料解渴,以免增加血液中糖含量,加重病情。

3。体重略减轻。超重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体重略减轻听起来似乎并非糖尿病的标志。其实,糖尿病引起体重略减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部分水分从尿液中排出;二是排尿频繁也会带走一些热量。

4。虚弱和饥饿感。高血糖意味着身体调节血糖出现了问题,如果吃了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精米和白面),胰岛素会升高,引起血糖迅速下降。这会使人感到虚弱,进而渴望获取更多碳水化合物,导致恶性循环。

5。持续疲劳感。持续疲劳是一个重要征兆,这可能意味着吃的食物没有分解或被细胞利用。由于机体没有得到所需要的能量,就会很累。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一段时间内血糖水平的升高,这些症状往往出现较慢。

6。喜怒无常,脾气暴躁。血糖异常时会感觉不舒服,可能变得更加暴躁。事实上,高血糖还可能出现抑郁症状,如觉得很累,不喜欢做事情,不想外出,只想睡觉。

7。视物模糊。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因为葡萄糖在眼睛积聚,暂时改变其形状,导致眼睛不能聚焦。在血糖稳定下来后约六至八周,视物模糊症状就会消失,眼睛也会自动调整。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早期的此症状多不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8。伤口愈合慢。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身体自愈能力减弱。

9。脚发麻。血糖浓度升高后,可能出现轻度神经损伤,引起双脚麻木。

10。更容易发生尿路和酵母菌感染。尿路和女性私处糖水平升高将成为细菌和酵母感染的温床,要警惕反复感染。

美国哈佛医学院医学副教授阿龙·赛普拉斯提醒说:“患糖尿病后不及时控制血糖的时间越长,发生心脏病、肾病、失明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就越高。”他建议有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应定期评估。如果已出现了以上信号,建议到医院检查相关指标。

2、糖尿病的生活建议

1、糖尿病的生活建议之饮食保健

要控制糖尿病病情,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何时吃以及吃什么。糖尿病人需要平衡饮食,并保证进食时间的规律,以防止体内血糖浓度起伏过大,从而控制病情。糖尿病人应该多吃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成分、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品,少吃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这是因为糖尿病本身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糖尿病的生活建议

另外,吃早餐也是控制病情的好方法。早餐可以选择全谷物面包、酸奶、低脂奶酪等。而对于晚餐食材的选择,可多选择一些水煮西兰花、小黄瓜等。

2、糖尿病的生活建议之控制体重

超重会延缓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从而加大控制病情的难度。适当的减重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灵敏性,改善对血糖的控制,减少对胰岛素药物的依赖。

3、糖尿病的生活建议之学会减压

精神紧张时,肾上腺会分泌更多的皮质激素,又称压力激素。压力激素会让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血糖上升,增加胰岛素的需要量,加重胰岛细胞负担从而加重病情。深呼吸就是简单易行的减压方法。

4、糖尿病的生活建议之防止感染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皮肤清洁。宜穿柔软、舒适、本色的线衣线裤。经常修剪指甲,有皮肤毛囊感染时不能挤压,可局部涂抹碘酊。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及早发现和治疗局部损伤及感染。

5、糖尿病的生活建议之心理护理

糖尿病的生活建议

5.1、紧张心理。有些患者十分畏惧糖尿病,通过调查得知,紧张的心理可导致许多糖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进一步升高,通过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明白紧张焦虑可诱发病情加重,帮助他们克服紧张心理,尽量保持情绪稳定。

5.2、消极心理。针对此类患者,向他们讲解该病的危害后果,帮助其转变观念,思想上消除抵触情绪,督促患者遵守治疗和护理计划,树立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5.3、淡化心理。由于患者对所患疾病了解甚少,持有无所谓的态度,对饮食不加以控制,认为已服降糖药物,不必控制饮食,产生侥幸心理,对于这类患者应多与其沟通,教育他们控制饮食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消除患者的淡化心理。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