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母婴 > 怀孕40天出血是怎么回事?预防宫外孕的方法有哪些?[图]

怀孕40天出血是怎么回事?预防宫外孕的方法有哪些?[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5 16:31 孕期出血宫外孕酗酒

很多孕妇在怀孕的时候,都是很开心的,但当身体突然出现异常的状况后,比如腹痛难忍,孕早期出血等等,这些现象就预示着出现了宫外孕,女性为什么会出现宫外孕呢?怀孕40天还出血是不是宫外孕的症状?预防宫外孕的方法有哪些?

怀孕40天出血是怎么回事?预防宫外孕的方法有哪些?(1)

1、孕早期出血怎么办

1、流产

早孕出血的病人最多见的是先兆流产,其中有一部分孕妈胚胎发育正常,超声检查子宫内有胚胎组织,并有胎心搏动,这一部分人应该卧床休息,打黄体酮止血保胎,一般可以治愈,一直到足月分娩,而且胎儿发育正常,不必担心。

鲜红色的血液对于准妈妈而言是比较不好的,必须立刻到医院做处理;若女性私处分泌物呈咖啡色,则建议卧床休息。一般而言,出血情况可以获得改善,但是不论血液呈现咖啡色或鲜红色,都必须让医师知道,才能适时地给予协助。

2、宫外孕

孕妈们在月经过期的时候,最好是能够先验孕,因为确定怀孕后,可以请医师帮你确认着床位置是在子宫内还是子宫外。专家提醒孕妈们,早期子宫外孕不一定会有症状,最好能够在腹腔内出血情形发生以前就先确定着床位置是否正确,让医师给予适当的处理。

子宫外孕的治疗方式分为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两种,手术治疗包括输卵管切开术”、输卵管造口术”或输卵管切除术”等方法,以移除输卵管肿块及怀孕组织;药物治疗则需视患者身体状况施以抗癌药物methotrexate(MTX)。

此外,需特别留意一点,有子宫外孕病史、子宫结构异常、有装置子宫内避孕器,或曾经动过输卵管手术的孕妈,都算是子宫外孕的高危险群。

孕妈要注意一点,不论血液颜色,只要一天出现一次不正常出血现象,一定要绝对的卧床休息三天,避免仰卧起坐等会运用到腹部的运动,同时避免憋尿、便秘等会造成腹内压增加的情况。

另一部分孕妇由于胚胎发育不好,超声检查只有空囊,没有胚胎组织,或虽有胚胎组织,但没有胎心搏动,这部分孕妇已经流产,保胎无益处,需要及时清宫。

2、如何判断是否宫外孕

宫外孕在流产或破裂之前,往往没有明显的区别于正常怀孕的症状。破裂后则可能出现以下不同。想要确诊,还需要去医院做B超诊断。

(1)女性私处不正常出血

常有不规则女性私处出血,色黯红,量少,一般不超过月经量。少数患者女性私处流血量较多,类似月经,女性私处流血可伴有蜕膜碎片排出。

(2)腹痛

95%以上的宫外孕患者有腹痛症状,表现为下腹坠痛,腹痛系由输卵管膨大、破裂及血液刺激腹膜等多种因素引起,常为突发性下腹一侧有撕裂样或阵发性疼痛,并伴有排便感,冷汗淋漓及恶心呕吐。

3、预防宫外孕方法

1、避免抽烟、酗酒

通过大量的研究实验证明,抽烟、酗酒女性宫外孕的患病几率,概率最高可达平常人的4倍。因为烟中含有的尼古丁和酒中含有的酒精成分,会影响输卵管纤毛的摆动,从而诱发宫外孕的发生。除此之外,女性大量的抽烟、喝酒还会引来更多身体的疾病,也将影响日后的妊娠,所以为了女性朋友的健康着想,应该避免抽烟、酗酒。

2、避免反复人流

怎样避免宫外孕?随着现在社会风气的逐步开放,未婚同居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因此对于人流也就见怪不怪了,而反复人流容易导致宫外孕。据相关数据显示,女性人流次数越多,患宫外孕的几率越大,所以为了严防宫外孕的发生,女性朋友一定要做好避孕工作,防止宫外孕的袭击。

3、注意个人卫生,减少盆腔炎的发生

有研究显示,盆腔炎也可使异位妊娠的危险增加2.7倍。盆腔炎,尤其是输卵管炎,是导致女性宫外孕的常见重要因素,因为输卵管炎可使其管腔变得狭窄,受精卵很难由此进入宫腔,只好在输卵管或卵巢安家落户了。所以女性千万不能忽视这个妇科常见病,更应注意个人卫生,减少盆腔炎的发生,使宫外孕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4、避免长时间的服用避孕药

长时间服用避孕药会增加宫外孕的危险。因为避孕药会影响雌、孕激素的水平,继而影响输卵管壁的蠕动、纤毛活动以及上皮细胞的分泌。如果激素失调,将会影响受精卵的运送而发生输卵管妊娠。有些女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并且没有采用正确的避孕措施,一味的滥用避孕药,就很容易导致宫外孕的发生。

5、有宫外孕史一定要做好避孕工作

怎样避免宫外孕?如果说之前有过宫外孕史的女性,再次患上宫外孕的几率就特别大,尤其是做完宫外孕手术的女性在一年半载之内再度怀孕,患宫外孕的可能性就更大,所以还没有准备要小孩的女性一定要做好避孕工作。

6、早孕检查

曾经患过宫外孕的女性,再次患宫外孕的可能性很大.如果这类女性怀孕了,最好在停经后5.周内到医院做一次全面的早孕检查。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