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青春期 > 青春期性心理保健怎么做?青春期要注意什么性心理常识?[图]

青春期性心理保健怎么做?青春期要注意什么性心理常识?[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4 15:23 青春期性心理保健

青春期的心理发育往往是很多人忽略的一个部分,但其实青春期心理保健是十分重要的,青春期的性心理也开始发育,这时如果忽视对其的保健,很可能就会在青春期过后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那么,青春期性心理保健怎么做?青春期要注意什么性心理常识?

青春期性心理保健怎么做?青春期要注意什么性心理常识?(1)

1、青春期性心理保健

(一)当人们出现心理问题时,一般有三种解决途径:

1.心理调适。适用于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心理不适和轻度的心理障碍,可由个体自行完成。

2心理咨询。适用于心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轻中度的心理障碍,应由学校、社会的心理医生进行。

3.心理治疗。适用于重度的心理障碍和各种程度的心理疾病。要由医院的专科医生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甚至适当的药疗等手段进行。应该指出的是,当个体出现重度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一定要依靠心理医生进行科学的咨询和治疗,以免情况恶化。但是,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属于心理不适和轻度的心理障碍,可以通过自我保健来解决。

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心理保健?关键是要立足于平时要树立一套正确的人生理念和健康理念,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还要形成一套健全的心理防卫机制,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选择一些适于个体的心理调适方法。

(二)积极的心理防卫手段有很多,在此选择介绍几种。

1.有机变换

(1)回避法——耳不听来,心不烦,回避刺激转换大脑兴奋化。

(2)淡化法——减少关注,直至自然,改变外部信息刺激的强度。

(3)自慰法——酸葡萄与甜柠檬适应变外部信息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

(4)转视法——横看成岭侧成峰,换个视角看问题。

(5)换脑法——转念一想豁然开朗,换一种认知解释事物。

(6)升华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把固有的心理认知转变到身外的更为积极的心理认知。

(7)补偿法——失去车隅收之桑榆。

(8)降温法——退一步海阔天空,切合实际调整目标。

2.合理宣泄

(1)向人倾诉。找到自己至亲好友倾吐,就会发现紧张的精神松驰许多。

(2)诉诸文字。随着心中的苦水顺着笔端流出来,心中可能会平静许多。

(3)大哭一场。心理医生认为,压力导致失衡,而哭泣可以使你恢复平衡,使中枢神经系统紧张消除。

(4)劳以筋骨。若能找一件公益的体力活猛干半天,直到快累得趴下,随后用温水洗漱一番,好好地大睡一觉。直到第二天醒来就会发现紧张、恼怒、压抑等负性情绪可以缓解。

(5)纵性大笑。笑可以说是精神的消毒剂。常常能使困境和窘迫转化为轻松和自然。

3.借助外力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改变环境对心理调节很重要。情绪不好时,重新布置一下居室,使之宽敞明亮心情会变得开朗;到大自然中欣赏一下美景,散散心就会感觉神清气爽,身心欢娱。有报道说,人们若能长期生活在让人赏心悦目的美景中,就会精神矍铄,健康长寿。也许正因为如此,节假日到环境幽雅的旅游胜地游览,观光,放松自己,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

除环境调节之外,还可以有音乐调节法,活动调节法等,因受到刺激而心情不能平静下来时,去看一场言情电影,或听一段《高山流水》之类美景抒情的乐曲,心情抑郁时,来一段欢快的民乐或舞曲等,或许能找回你自己。

2、性心理分为3个阶段

青春期发育及性心理青春期延展于10-20岁之间,通常分为3个阶段。

1、青春前期介于10-13岁,是人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

2、性征发育期约为13-17岁,以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明显发育为特征,少女出现月经,男孩则发生遗精;

3、青春后期在17-20岁,生理上变化逐渐缓慢下来,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已发育成熟,体骼变化已不明显。

一些少年对自己的生理发育速度,对自己生殖器的大小和形态感到忧虑,这是来源于对青春期发育知识缺乏了解。随着性腺活动的变化,少年人除出现月经和遗精外,也可发生其他方面的正性心理表现,如强烈的可爱受和性幻想,男孩阴茎自动勃起的次数增加,少女女性私处分泌液增加,自慰行为的频率上升。

青春期不仅出现生理和心理变化,同时也面对社会生活需求的挑战,如恋爱和择偶,婚前性行为等。生理的发育并不必然伴发心理的趋于成熟,在内环境,特别是内分泌剧烈变动的青春期,正是青少年最容易发生过失并出现悔恨终生的阶段,如少年早恋,少年犯罪,少女怀孕,酒精中毒,药物滥用等。

多数年轻人可顺利渡过青春期,有的则会经历不同的困扰。青春期少年常因自己的外表所苦,他们努力表现自己的心理特质,并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包括扩大性活动的范围,如对异性拥抱、接吻、爱抚,甚至发生同房关系。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