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膳食 > 食品安全 > 杏仁吃多了对身体有什么危害?杏仁吃多了会不会中毒?[图]

杏仁吃多了对身体有什么危害?杏仁吃多了会不会中毒?[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9 19:46 杏仁干果零食核桃

其实很多人都喜欢吃杏仁,杏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坚果,一般是作为零食是用,杏仁所含的营养成分是非常丰富的,所以经常会有人吃杏仁来补充营养,虽然说杏仁吃了有很多好处,但是吃多了也是不好的,那杏仁吃多了对身体有什么危害?杏仁吃多了会不会中毒?

杏仁吃多了对身体有什么危害?杏仁吃多了会不会中毒?(1)

1、杏仁吃多了会中毒吗

1、一般说来,栽培杏所产的大多是甜杏仁,野生的则多为苦杏仁。苦杏仁一般用来入药,其毒性比一般甜杏仁高数十倍。苦杏仁要是吃多了是会中毒的,表现为眩晕,突然晕倒、心悸、头疼、恶心呕吐、惊厥、昏迷、紫绀、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脉搏弱慢、呼吸急促或缓慢而不规则。如果不及时抢救,可能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中毒者内服杏树皮或杏树根煎剂可以解救。

2、苦杏仁有毒,是众人皆知的,但是对于一般的甜杏仁和经过加工的杏仁,人们的戒备心就没那么强了,很多人把它当成钟爱的零食,爱不释手。但是,甜杏仁的毒副作用也是不能小视的,古代很多中医书籍中均记载杏仁“有小毒”、“有毒”,吃多了照样会中毒。有病例是服用过多的甜杏仁而中毒,表现为全身乏力,面色青灰,时有呕吐等;重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因此建议不宜多吃。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只要将每天吃杏仁的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杏仁对人体还是非常有利的。杏仁有润肺养颜、止咳祛痰、润肠通便等诸多的药理作用,可以说是老少皆宜。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杏仁还是抗癌之果。美国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胆固醇水平正常或稍高的人,可以用杏仁取代其膳食中的低营养密度食品,达到降低血液胆固醇并保持心脏健康的目的。

2、杏仁吃多了的危害

多吃杏仁加重腹泻

杏仁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酸,婴儿和腹泻的人少使用,若大量食用杏仁,导致胃肠道内突然摄入过多的脂肪类物质,加重了消化道的代谢负担,促使腹泻加重。

杏仁吃多了导致上火

杏仁是热性干果,且含有大量的能量和脂肪,食用过多容易上火,特别是阴亏、郁火及便秘的人更不能多食用杏仁。

杏仁吃多了导致食物中毒

杏仁不管是苦杏仁还是甜杏仁,都含有氰化钾这种剧毒化合物,含量的多少不一样导致杏仁的毒性不一样,生吃或多吃杏仁会导致氰化钾在体内富集,导致食物中毒。

杏仁吃多了导致滑胎

杏仁味酸性大热,且有滑胎作用,由于妊娠期间胎气、胎热较重,故一般应遵循“产前宜清”的饮食原则。杏子的热性及其滑胎特性,为孕妇之大忌。且杏仁中含有剧毒物质氢氰酸,能使胎儿窒息而死亡,小儿食用7—10个杏仁即能致死,故为了避免其毒性物质透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孕妇应禁食杏仁。

杏仁吃多了会导致很多坏处,但是吃杏仁控制在一个相对较好的量上,对人体的好处还是很多的,杏仁有润肺养颜、止咳祛痰、润肠通便等诸多的药理作用,可以说是老少皆宜。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杏仁还是“抗癌之果”。

3、杏仁吃多少合适

1、杏仁有苦与甜之分,一般用的是苦杏仁,但苦的有小毒,一次服用超过三十克就有可能中毒,故一般是每次十克左右为最佳。

2、甜杏仁主要是润肺润肠,相对来说量可稍大点,但也不能多,一般一天进食10—20克为最佳。

3、另外,国内外的多项调查发现,每周至少吃5次杏仁的人,心脏病或冠心病发作的危险性会降低一半;每周至少吃1次杏仁的人,患心脏病的危险性要比从不吃坚果的人低25%。

所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喝杏仁露就是您最好的选择,也是孩子的最佳选择。喝一瓶大约250毫升的杏仁露,相当于吃50粒左右的杏仁。促进新陈代谢、消除便秘困扰,是您每天喝一杯杏仁露的一个重要理由。

4、杏仁吃多了怎么办

1、杏仁含有很多脂肪,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有恶心呕吐症状建议服用一些护胃的药,还有促进消化的药物,比如奥美拉唑、莫沙必利等药物。

2、若自服药物还是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诊断进行治疗。

3、防治杏仁中毒的关键是控制服食杏仁的量,不论是入药还是食用,不管是甜杏仁还是苦杏仁,每天不宜超过12克。一旦发现杏仁中毒要及时去医院救治。对于肠胃虚弱的人,医生建议最好要少吃杏仁。杏仁含有大量的脂肪酸,对于婴儿和大便溏泻的人则可导致或加重腹泻。对于杏仁引起的这些轻度的不适症状,还可用刮去粗皮的杏树皮60克水煎服,或饮梅子汁解之。

5、在中医中的运用

杏仁的品种繁多,通常分为甜杏仁和苦杏仁两大类。甜杏仁味甘无毒,主要供食用;苦杏仁味苦且有毒,专供药用或工业用。杏仁是中国历代中医治疗咳喘、润肠通便的主药之一。历代中医治疗经验证实,苦杏仁长于治疗咳喘症,甜杏仁偏于滋养,多用于虚咳,在治疗的时候分别选用。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